比如说,皇帝如果能下定决心,先下诏召赵禄回建康,然后在宫门口派人,直接把他给拿了。
再派钦差,火速赶往淮河水师宣读旨意,把赵家人统统拿到建康来收押,然后火速在淮河水师之中提拔一个非赵姓的将领代管淮河水师。
那么……
那个时候,淮河水师里真正愿意一腔热血,陪着赵家人造反的人,不会很多。
事情也就平息了。
皇帝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因为淮河水师太重要,不能出闪失。
因为这些年,赵阀一直在小心翼翼,维系着自家与朝廷之间的巧妙平衡。
因为皇帝……
也有一些小心思。
这种小心思,无非也是想要维持平衡。
维持哪两方之间的平衡呢?
维持北伐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平衡!
这样,如果将来北伐不顺利,有淮河水师守在前线,皇帝就可以躲在建康直接摆烂,当一个南朝皇帝,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
虽然,现在年轻的皇帝陛下心里未必会这么想,但是潜意识里,他一定有过这些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