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韩松只在越京范围内推广试种,就有诸多百姓持消极态度,完全不配合户部的行动。
新稻种第一次的推广,拢共只有几百户人家尝试,后来获得大丰收, 第二轮才不至于那么艰难。
越京尚且如此,韩榆对新稻种在徽州府的推广更不敢掉以轻心,即便公务繁忙,也不忘实时跟踪进度。
韩榆让张通判在府衙门口立个牌子,写明新稻种的优点,加粗加大“亩产千斤”四个字。
同时,韩榆亦考虑到目不识丁的百姓,特意派了两个识字的官兵,两人轮流放声朗读。
百姓都被官兵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过来,得知新稻种的高亩产,都有些意动。
但大部分人不敢铤而走险,万一这官府白送的稻种有什么问题,来年他们就得喝西北风。
一天下来,只有五人仗着自家田产丰厚,领走两亩地的新稻种。
韩榆早有预料,始终保持良好心态,甚至打回了徐同知的提议,强制将新稻种发放给百姓,并且强制性种植。
强买强卖不可取,往往有时候会造成无法挽
回的后果。
所幸在官府持之以恒的宣传解说下,已有数百人扛着装有稻种的麻袋离开。
韩榆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在张通判过来汇报差事的时候,大胆展望一下未来:“如今才八月,到来年三月还有七个月,足够将新稻种的消息传到徽州府的每一寸土地上。”
张通判作为推广新稻种的负责人,自是激动不已:“大人英明,下官以为,照这个趋势,至少有上万人试种!”
几日后,负责统计领取新稻种人数的主簿哭丧着脸找上张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