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奇幻冒险>洪荒:开局昆仑山,化身亿亿万> 第644章 好坏难分,祸福难辨(400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4章 好坏难分,祸福难辨(4000)(1 / 1)

吴起怎么都想不到,自已明明打了胜仗,却成为众矢之的。原本晋国上下,对他重创秦军十分兴奋。甚至有人提出:霸主之位,理应由晋王担任!但随着妖族出兵,和晋国一北一东夹击秦国。吴起再次大举兴兵,和妖族一起夺取秦国北荒领地,拓地数千万里,夺取城池人口无数,赞叹声不见了,风口一下子变了!举国上下都开始大骂吴起。他忘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秦晋之争的矛盾,与人族和妖族的生死存亡相比,微不足道。如今,北荒人族面对妖族这个强敌,还不至于沦落到“攘外必先安内”的地步。晋国夺取秦国领土,连续击败并重创秦军,使得防线出现巨大漏洞,妖族趁机大肆反扑。这一切让吴起的胜利变得复杂而尴尬。不仅北荒人族诸侯暗中对晋国的自私行为表示不满,就连晋国内部也有人抱怨吴起私心太重。“我没有勾结妖族!”吴起愤怒地喊道。“将军,这件事我知道,大王也知道,丞相也知道,但其他贵族即便知道也会当做不知道,而民众只会看到你和妖族一东、一北同时进攻秦国。”魏斯现在才明白李悝的高明,自已和吴起有些短见了。如果他们没有进攻,只是高高举起、限制秦军,就算有非议,也不至于现在这般名声扫地。他都可以想象,吴起现在在国内民众眼里会是什么形象。就像是大家族里,我的兄弟,我可以欺负,但别人不许!平民百姓们也是如此。吴起可以杀成千上万的秦人,但妖族不能杀!杀了,就是大仇!“这是秦国故意散播的谣言!”吴起喃喃道。“是,但问题是那些民众和贵族相信这个谣言,大王、丞相都已经在宗庙发誓,绝没有勾结妖族!”魏斯忧虑道:“将军,我们必须撤军返回都城,在大庭广众注视下,以大道为誓,证明我们未曾为了军功,而勾结外敌。”“都已经是敌人了,借用妖族削弱秦国又如何?”吴起不甘心道。在他看来,为了胜利,本来就可以不择手段!妖族是大敌,秦国也是大敌,让两个大敌相互厮杀,自已得利,符合他的行事准则。然而此言一出,魏斯等人立即惊惧看着吴起。一些华夷之分坚定的将领,本来就有怀疑,这时候更是悄悄握住了兵刃,目光冷漠。子夏更是怒视吴起,呵斥道:“奸妄之徒,岂能数典忘祖!”人族道德水准的确已经大大下滑,但在个体上,却又有很多不同。如今的贵族阶层还是有着一套完整的游戏规则,尤其是饱受妖族之害的北荒人族,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两国的确有称霸争龙的竞争,可前提是先吞并北荒,征服妖族,解除外部的巨大威胁,才轮得到两国争天命。这是双方一直以来的默契。因此,西秦北拓,晋国羡慕之余,没有拉后腿。晋国伐妖,秦国也只能加大力度北拓。吴起连战连捷,晋王面对的底层怒火不断爆发。他顶不住了!李悝一日三道金牌没奏效,不得不派出赵武前来,强令吴起退兵,停止与秦军交战,钳制妖族大军,捍卫人族。吴起还想扩大战果,但在场其他人明显不愿意跟着他继续打下去。“先生,羞辱主将,我可以对你执行军法!”子夏握剑上前三步,怒道:“现在这里没有将兵之分,只有人妖之别,还请将军当众发誓,自已没有勾结妖族,否则哪怕拼着一死,我也要与人族叛徒同归于尽!”此时的吴起,双目圆睁,死死地盯着子夏,眼中闪烁着怒火和不屈。他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难道自已付出这么多,拼尽全力换来的赫赫战功,竟然要被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儒生所威胁?那么,他曾经为了博取功名而不惜杀死妻子,这一切又有何意义呢?就在这时,西门豹和晋王使者赵武一同向前迈了一步,五六位将领紧跟其后。魏斯无奈地叹了口气,事情为何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原本只是退兵并返回都城以证明自已的清白,但如今众人已经表明了各自的立场,他也只好跟随他们一同前行。吴起惊讶地发现,除了几位心腹之外,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对他刚刚说出口的那句话感到无比愤怒。他们甚至开始怀疑他是否真的与妖族有所勾结。面对众人的威逼,吴起气得大笑起来:“你们竟然敢逼我?我宁愿死也绝不会接受别人的逼迫!”他的声音响彻整个营帐,带着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意志。吴起自有自已的高傲,他可以为了权势、资粮等,杀秦妻证明自已的忠心。但那是他自已的决定,不是他人的逼迫。他参军努力上爬,就是不想沦为别人的棋子,做自已不想做的事。子夏又惊又怒:“你果真勾结了妖族?”魏斯无语。夫子又钻牛角尖了!可吴起偏偏不退让,只要他不发誓,大家就会怀疑他。“铮铮···”赵武率先拔出了腰间灵宝神剑。对妖族恨之入骨的几个北荒人族将领同样持兵相对。“且慢动手,且慢动手!”魏斯真没想到会这样,对于吴起的能力,他是真心佩服的。尽管对方的道德水准,确确实实差了太多!可谁让吴起有本事呢!“各位,容我一言,我相信将军没有勾结妖族。”把赵武等人拦住,又对着吴起诚心诚意劝解。“将军,并非我们逼迫你,而是我们不证明自已清白,无法立足北荒,立足晋国!”“有些规矩,短期看不好,但长期看,却是我们人族屹立人界的根本。”“如果人族各国相互攻杀,不顾外敌,最终说不定就是神州陆沉、妖蛮占据的下场。”魏斯的话,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这也是人族各国一直以来提倡的团结!吴起也知道这个道理,可在他眼里,妖族只是皮藓之患,秦国才是日后晋国最大的敌人。借助妖族削弱秦国,让现在的敌人,与未来的敌人相互厮杀,并没有错。吴起扫视一圈,以以前的老师子夏为首,这群恪守华夷之分、人妖有别规矩的“迂腐之徒”摆明了要他证明清白才能放过他。
“我今日要是不发誓,你们是不是不让我离开大帐?”“不错!”还是子夏最先发言。作为孔丘的弟子,晋国学子,子夏并不是那种坚守儒门五德的君子,有时候为了大局,还是可以圆滑的。但有些事,他无法圆滑。因为那是底线!今日退让一步,明天换成庸人短视之辈,就会退让亿万步。就像昔日吴国孙武一样,他破坏了“止战牌”、“宣战书”、“列兵冲战”等战争规矩。现如今,就算虚弱的吴国各个城池世家贵族挂着止战牌,越国都依旧攻城不断。这块曾经可以保护弱军、弱国的牌子,如今变成了废物,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正如孔丘所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一个用人蛹殉葬的贵族,他不担心自已后代也会落得如此下场吗?)“今日晋国为了对付秦国,联合妖族,他日为了对付晋国,其他小诸侯也可以投靠妖族,甚至认妖魔为义父都可以!”“联合妖族者诛!”子夏的烈性子,让吴起心里一冷。“你们也是这么认为,赵武、魏斯?”吴起直接点名这里除他之外的两名最高权贵。魏斯摇头道:“不敢,只求将军前往都城自证清白。”赵武平静道:“将军可知如今王公之外有多少晋人请求罢兵,联合秦国反击妖族?”“不是一万,也不是两万,而是三百万,其中有数十万人都是我晋国的贤良、老人,大王见了也要主动行礼的长辈。”“哈哈哈哈哈……”吴起仰头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他心中充满了憋屈和无奈。多年来,他一直苦心谋划,殚精竭虑地为晋国争取霸主地位和人皇天命。然而,如今晋国上下竟然认为他勾结妖族,出卖人族利益。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冤屈和愤怒。争龙之战本就是一场残酷的角逐,各方势力不择手段地争夺权力。而现在,这些人却以所谓的规矩来指责他,这岂不是一种荒谬可笑的行为吗?吴起不认可子夏的道理,他有着自已的道理。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只有胜利者才能书写历史。要想成为真正的霸主,就必须摒弃那些束缚手脚的规则和道德观念。就像孙武、勾践、姬旅等一样,在这场争龙大战中,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胜负之别。他的目标是扶助一位君王,成为天下共主,让自已实现抱负,享受无量气运和富贵!为此,他愿意付出一切代价。那种被人践踏、沦为底层的贫贱日子,他是一日也不想继续了!“荒唐,荒谬,荒诞!”“腐朽之辈,如今大争之世,还讲规矩,你看谁会讲?”子夏知道吴起所言何意,但他并不认可,冷眼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倘若人人都跟你一样,为了达到自已的目的,放弃道德规矩,作恶多端,人间会如何?”“至圣祖师为何要建立道德,天庭、仙朝、阴司为何成立?”“这个天地假如生灵都学你这般,与魔界有何分别?”“我告诉你,如果没有规矩,人人逐利,性命如草,肆意凌辱,你需要的不是自证清白,而是被我们围杀!”“如果没有道德,你面对就不是秦国,而是秦国花费巨资收买妖族,联合妖族进攻我们晋国!”“如果没有这些,你吴起一个普通的寒门子弟,连大道神纹都不识,别说成为大将,就是金丹、元婴都没法修成,注定是一个奴隶,给妖魔当狗而不得的命!”“是至圣建立的道德规矩,才有了如今我们人族的时代!”“正是这些你看不上、一心想要废弃的道德规矩,才保护了我们人族!”吴起冷笑。规矩都破坏了,那么所有人都是输家!十几万年前,大商分裂,世家叛乱,律法失效,列侯与军头相互厮杀,世家与寒门相互厮杀,到处都是杀戮,天下几乎没有一处净土。为什么宁为太平犬?因为太平年代,起码有规矩可言。但不破不立!只有用各种手段结束这个乱世,才有讲规矩、立道德的机会!“先生,这是你的道,而非我的道!”“我的道,就是帮助大王一统天下,再成道德功业!”子夏当即怒怼。吴起不服输,与子夏继续辩驳。倒不是吴起不想动手,而是动手了,他好不容易形成的大好局面,很可能会因为这场争论而葬送。为了打断秦国国势,吴起不得不憋屈下来,与子夏争辩,想要获得他们的支持。两位兵家、儒家传人的激烈论道,引动的却是洪荒人道两股大潮的碰撞。两股无形道理人道之势,彼此交锋相对。在稷下学宫,孙武遭受了同样的贬低。列子为首,宋朝、扁鹊、申包胥、乾闼婆等都成为反孙武兵家道理的旗帜。很多贵族、寒门学子,也觉得孙武破坏的规矩,不利于日后天下太平。但孙武对此嗤之以鼻。“人道在变,人心在变!”“无万世不变之法,也无万世稳固之基!”“法应随世而变!”“荒缪!”稷下学宫之内,道家、墨家、法家、医家、杂家、音乐家、天机家等夫子们,难得一致对外。长安学宫,墨子继续一人对战各家夫子。稷下学宫,孙武一人对战各家夫子!两个不同的地方,却形成同样的大道之争!各个夫子论战不断,为了驳斥对方,苦思冥想新道之理。洪荒天地人三道,最弱的人道越发壮大。旁听生五帝大受福报,少昊还没等到证道之机,性格向来激烈的颛顼反而走在了前面。这位多子多福的仙朝大帝,得孙武一句话,豁然开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