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信是朱载堉写的,对王文龙的律学水平大加称赞,朱载堉自己作为郑王世子虽然一直不愿意接受王位,但却也不好离开河南,于是请求王文龙有机会一定来河南相见。
对位法在此时的欧洲虽然被提出,但是还没有到完备的程度,王文龙和王骥德在研究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提出许多超出本时代欧洲音乐的理论。
王文龙的乐理学知识虽然只是皮毛水平,但是毕竟超脱几百年的时代放在那里,王文龙随便一说的东西都能让王骥德觉得大开眼界,朱载堉也是称赞不已。
对于这样的称赞,王文龙恬不知耻的就接受了。
收好书信王文龙就准备上船告别,来的时候他两手空空,回去的时候却是大包小包。
吴山社众人的提诗、名画、叶昼则送他的古琴,董其昌和陈继儒更夸张,两人都喜好金石古物,一起送了一个青铜鼎。
王平保一个人根本拿不了,东西太多,徐树丕干脆派了两个家仆护送,他们要一路帮着王文龙拎东西送他回到福建再回来复命。
看着那青铜鼎之中的铭文,王文龙突有所感,对董其昌问道:“玄宰公可曾尽解此铭文涵义?”
董其昌笑着点头,为王文龙一番解说:“这是金文……”
金石学从宋代就开始发展,许多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都是宋人就考证出来的,一路发(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