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办报
王文龙:“有何事情,大人只消说来。”
徐学聚道:“不是旁的事,是自从咱们的塘报房用了你的蜡版印刷法之后所需要的工人不及原来的五成,大量的匠户闲置,不知你有没有个处理的法子。”
这年头的官府虽然已经采取一条鞭法许多年,可以通过缴纳免役钱来避免摇役,但是像衙门的塘报房这样的地方总还是需要大量刻字工匠的,所以一直都是采取徭役制度,养了不少官办作坊的工匠。
虽然徐学聚一直在用塘报房的工匠帮自己做一点私活,比如印《国朝典汇》、《两浙名贤录》这些他自己乐于制作的图书,但是伴随着蜡版印刷术的推行,这些塘报房的工匠还是出现了富余。
王文龙闻言不禁好奇:“能够有多少工人?”
徐学聚:“我前两日问了一下,塘报房现在约莫是一半的工匠都已没有事做,如今已经有一百多两盈余。”
听到这个数字王文龙先是惊讶,仔细想一想,却又发现还真挺正常。
布政使司衙门负责全福建民政,有大量的文书往来,所以有二三十人的塘报房员额。
这些人里面有写工、印刷工、折工、装订工等等,而人数最多的还是十多个刻字工。
当然不是整年服役,而是由各地支援的工匠轮番来衙门服役,每人干上两三个月,维持住塘报房的人数。
这样的人数已经是一定规模的书坊的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