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八百里加急到福州
现在已经有人定期把《旬报》送到泉州和漳州去贩卖,甚至建阳那边还出了《旬报》的合订本——都是做成盗版书,甚至卖的比福州城的《旬报》原版还贵,但是销量居然十分不错。
甚至《旬报》已经漂洋过海,许多商人带了旬报上船,使之渐渐流通开。
在朝鲜、日本、西洋华人中都有一些读者,虽然数量不多,但日后肯定会缓慢增加。
这都导致《旬报》越来越挣钱。
如今《旬报》的平均销售数目在一千三百份,每期还有二十多两的广告费,扣去运营成本《旬报》每期给布政使司衙门带来的收入都超过六十两。
每个月发行三期,每月的收入就是小二百两。
《旬报》销售情况不好徐学聚固然会担心,但销售情况太好却也让徐学聚有些措手不及。
因为这笔经费有些难走账。
一切的原因只因地方政府自己并没有钱财。
地方官的俸禄是由朝廷发放的,除此之外,衙门中的脚夫、船夫、力工、印工,甚至衙门一年开宴席所需的牛、猪、鱼、羊——全部要从本地百姓之处征收。
比如此时松江府一年要往内府承运金花银八万多两,但实际上地方政府会多收将近两千两的银子作为“解扛银”,用来缴纳地方政府所需花费的人力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