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那牙人一番介绍王文龙才弄懂,原来万历年间皇帝不视朝、不允许退休,搞了十几年,京城官员多有挂冠而去者,而新人又不能补足,直接使得京官这一京城房产刚需群体快速减少。
到此时京城内已是“比屋皆贴空房,赁柱纸签不可计数。”
当然,这只针对高档住宅,便宜的民宅还是有价无市。
第二天王文龙带着两个老婆,约上徐光启一起去看新房。
牙人给王文龙介绍的房子地段不错,位于后世的建国门北大街一带,哪怕放在明朝也是绝对的京城核心区。
此宅子乃是前工部尚书杨兆的家宅,此君生前在北京大置屋舍,原想留给子孙,没想到他死后孙子和小儿子争家产,杨兆的小儿子太狠,将家产全部夺去,杨兆的孙子一气之下跑到北京城大义灭亲,上书告发杨兆生前贪赃枉法。
结果杨家被抄家,杨兆的小儿子争也白争,整个家族家破人亡,这处大宅子也被充公发卖。
四人到地方一看,那宅子的确漂亮,三进三出,包括正房、暖阁、花房、佛堂、马棚,甚至还有一眼自己的水井。这可是皇城根脚下的水井,值钱的很——京城九成以上的百姓都得找玉泉山入城的运水车每天买水喝,有了这眼井,王文龙一家直接就在京城实现用水自由,生活水平将超过京城中大多数人。
杨兆就是万历初年的官员,他当年的家宅到如今也不过是二十多年,这宅子所用的木料都是上品,二十年过去连个虫眼都看不到。
徐光启在房中转了一圈,啧啧赞叹,特别是看着那口井满眼都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