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传单,统一内容,统一印刷,很容易会被人抓到把柄,而且也影响消息的信任程度。所以王文龙让大家各写出自己的版本,多搞一些文稿,作出软文多样性。
这活也简单,沟子文学的创造力和扩展力是很强的,往公式里套就行。
从京城被调来帮忙的编辑们开始翻阅王化贞收集的资料,挑出可以加工的材料。编辑的第二大工作就是为文章把关,王文龙手下的报纸编辑可是很严谨的,从来不会落下诽谤的口舌,所有小作文里的人称一律为“某李总兵”“虏酋努某”,所涉及的资料则是模糊时间地点,但又深得描写精髓,只要眼睛不瞎就很容易能将辽东人物对号入座。
大明文艺创作中这种影射的方法用的可是太多了,比如唱戏时写某阁老、某尚书,仔细考证基本都是讲的本朝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对于这样稍加掩饰的消息,地方官基本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抓都懒得抓。
妖书案。能够闹出那么大动静,全城搜捕,前提是那里头直接列出了一大串“写妖书”的人物名字,而且所涉及之事又十分敏感。
几十年前的严嵩、张居正等人对讽刺他们的戏曲管理稍严,立刻就会留下极差的名声。也就魏忠贤这种已经不在乎自己声誉的人敢大刀阔斧的对付这样的小道消息。
只有王化贞有些害怕,悄悄问道:“伯风,我们如此写,会不会惹圣上不快?反而插手辽东之事。”
潘秀笑道:“即使不如此,圣上多半也会插手辽东。李总兵已经说(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