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大堤修造的事宜之后,修建工作却不能马上进行。建宁府的百姓刚刚遭受水灾,这时首先要做的是恢复生产,动员大批民力修堤显然不明智。
而且水泥厂的产量也还不够。
于是在将花溪村的大堤修造完毕,验证了大堤修建技术之后,朱汝器开始为大工筹措银钱和粮食,水泥厂也在快速生产修建大堤所需的水泥。
王文龙和段逢紫离开了建宁,顺闽江而下去往福州。
据朱汝器的估计,建宁府修造大堤至少需要动员十万民力,这样规模的工程没有抚台衙门的支持是办不到的,王文龙和段逢紫此行的目的便是游说陈子贞支持大堤整修。
“建阳先生,段道长,你们在建宁府修造大堤之事,我都听说了,二位所发明的水泥真是利国利民的神物啊。”
陈子贞走进花厅,见到王文龙和段逢紫两人便哈哈大笑,仿佛之前王文龙写文章举报建宁官场之事,没有给他造成任何麻烦。
王文龙知道陈子贞是想要和他搞好关系,也略过这一节不谈,笑着谦虚道:“都是段道长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提出些想法,没成想这么快便将水泥发明出来了。”
“两位请坐,”陈子贞撩袍坐下,他对于水泥还真颇为好奇,问道:“建阳在文章中说段道长乃是江南物理社化学系的管事,这化学又是什么学科?和物理又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