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登基大典上挥舞静鞭的鸣鞭校尉理应穿红缎小团葵花袍。
如僧格林沁的亲兵绝不可能动用皇帝的仪仗。
所以可想而知,这些人心里的蠢蠢欲动有多么强烈啊。
就凭这样的资格,这种体验理应以他们为先才是。
可问题是,什么重要也没钱包重要啊。
哪怕这些人再爱这些电影里的装束,再希望亲身体验一把充当历史人物的感受也没用。
谁让你们囊中羞涩,舍不得掏这份银子呢。
那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海外人士大玩儿角色扮演,得意洋洋穿着这些几近逼真的服饰,在祈年殿前吆五喝六,充大个儿的了。
谁让人家是钱大爷呢,这就是社会发展中经济地位开始决定一切的现实。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还真怪不得组织者见钱眼开啊。
人民群众光觉得价钱高了,可他们哪儿知道啊,想出这个高招来挣钱的宁卫民,其实也有他的苦衷。
要说矛盾的心理,宁卫民恐怕比他们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为别的,就因为他这批货囤过来着实不易,那是付出了极大代价的。
说实话,早从《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电影杀青时候起,宁卫民就惦记着李导演的剧装和道具了。
1983年,就在天坛北门的坛宫小楼开张时,宁卫(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