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就这么点儿内容啊……”
“嘿,瞧您这话说得,这不是《大众电影》,是晚报。能给您个最新消息就得了。您还打算看看《黑郁金香》和《左罗》是怎么拍得啊?”
“哎,您这话对啊,我不挑,给我来一份。”
“我也要,我也要,来一份啊!”
接下来,都不用摊主再吆喝什么了,簇拥到报摊儿上的人头,就足以把后面源源不断的顾客吸引过来的。
结果一篇二三百字的报道,让就当天的《京城晚报》在全市范围内提前半个小时售罄。
甚至连这一现象都成了京城当地的社会新闻,还导致去邮局交年费订报的人数目大增。
要知道,这天许多习惯了蹭报纸看的主儿,纷纷掏钱卖报,导致许多有长期购报习惯的人都没买到当天晚报。
而类似的情况还是头几年撒切尔夫人人民大会堂前摔的那一跤,才出现过呢。
由此可见阿兰德龙对于普罗大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后续的影响更是超乎炮制这则新闻的人所预料。
因为无论是皮尔卡顿还是宋华桂,甚至是宁卫民本人都没想到,这只为试水的一篇新闻居然热度能把水给烧开了。
其后才第二天,皮尔卡顿公司的电话就成热线了。
不许多影视相关的报纸和杂志都来打电话探听消息,发出采访邀请。
比如《大众电影》和《电视周报》,以及国家电视台、京(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