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硅谷公司没启动光刻机项目之前,我国的光刻机水平,距离世界领先,大约有五年时间。”
老陈单手叉腰说:
“去年,我们制造出第三代光刻机,就技术层级来讲,已经和世界领先持平,仅仅是在尖儿尖儿上,有那么一丁点落后。
“我说过,再给我一年时间,我必定赶上他们。”
“不。”李建昆说,“你超越了他们。”
老陈扬起嘴角:“甩他们二里地,其实,也没那么难。”
这个逼他要装,只能给他装去……
李建昆却知道,这一年来,老陈回家过夜的次数,不超过十次。
要知道,他家没几步路,从科院离职后,置了套宅子,就在中关村。
不过,他似乎真没觉得辛苦、劳累,全身心投入,乐在其中。
李建昆早评价过,老陈是一位难得的科研天才,却不适合做一名企业家,实验室才是他的领域和地盘,他的乐土。
“最小工艺推进到了多少?”
“80nm。”
这台光刻机已超出李建昆这个键盘侠,能够看懂的极限,他只能通过键盘侠的知识来判断,如果达到了这种最小工艺,那么它确实是台正儿八经的四代光刻机。
三代光刻机的最小工艺极限是130nm。
不在技术上有革命性的创新,无法突破。
“这台机子虽(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xzhimen.cc。手机版:https://m.wxzhime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