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監察院內上演著背叛,臣服,崩潰邊緣的戲碼時,整座京都也都被籠罩在了一種詭異而壓抑的氣氛之中。今日的小朝會自然不可能再開,各部各寺衙門雖然例行辦公,可是從皇宮裡傳出來的驚天消息,早已讓慶國的官員們顫抖了身心。沒有人有任何心思在政務之上,也沒有什麼人敢在衙門裡竊竊私語。偶有些私交極好的官員,會在隱僻的地方,互相通傳一下彼此掌握到的消息。
陛下遇刺!十惡不赦的逆賊是陳老院長!這個消息讓所有人都感到震驚和不可思議,然而事實俱在眼前,除了感到荒謬震驚之外,這些文官們都把目光投向了監察院,他們的心裡生起隱隱擔憂,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能不能控制住那個院子。
好在穩定人心的消息不斷地傳來,至少在眼下,這些官員似乎不用擔心太多。而在晨間大事爆發之後,各部尚書,各路國公以及門下中書里的幾位老大人則是在第一時間趕到了皇宮裡。又過了些時辰,這些大人們又退出了皇宮,開始重新處理朝政一事,只留下了胡大學士守在皇宮裡。
如今慶國朝堂上的首要大事,自然是審理陳萍萍謀逆一案,各部衙門都發動了起來,這是文官系統第一次在監察院的目光之外,獨立審核如此重要的一個案件,不知道這些各部衙門的感覺如何,在悲哀震驚之餘。是不是也覺得身上輕鬆了許多。然而皇帝陛下的旨意是那樣地清楚急迫陰寒,所謂審理,也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兩個時辰不到,以大理寺為首的慶國朝廷各部衙門,便擬出了有關於陳萍萍數椿大罪的條陳送到了皇宮中,然而這些條陳馬上便被打了回來,很明顯暴怒難止。傷重未愈的皇帝陛下,對於這些文官們所擬的罪名極不滿意。
皇帝陛下不會讓陳萍萍輕鬆而自在的死去,既然陳萍萍以為自己是站在一個光彩而正義的立場上質詢並且復仇,那麼皇帝便要讓陳萍萍身敗名裂,帶著無窮地屈辱罪名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