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从绣娘的描述中捕捉到一丝违和,一边收拾碗筷一边思考,回来之后盘腿坐到绣娘身边,问道:“你们家有牛?还养了猪,养了鸡?”
“两只花猪,一只打鸣的大公鸡,六只母鸡,还有一头牛。”
吴蔚皱起了眉,继续问道:“我记得你之前和我说过,你家里一共七口人,你父母和你,你二姐,还有你大姐,大姐夫还有他们的孩子,你二姐早年间出嫁了,你爹在不久前去世的,对吧?”
“嗯。”
“那这些活儿你都干了,其他人干什么?”
“从前……爹和大姐二姐下地干活,我和娘在家里就是要做这些的,后来二姐出嫁了,地里的活儿爹和大姐两个人做,再后来大姐招了大姐夫做女婿,三个人忙地里的活,娘要不时到市集上去,十几里山路要一上午才能回来,家里的活我就要多干一些,晌午还要到田里送饭。”
“啧……那你大姐二姐什么时候成亲的?大概几岁?”
“大姐十六岁,二姐十五岁就嫁人了。”绣娘如实答道。
“也就是说……其实你二姐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下地干活了,你下地干过活吗?”
“干过一阵子,不过娘疼我,后来就没再让我下地干过活,只让我做家里事儿。”
“你刚才说……平时会做些针线活,具体做什么?”
“娘会从街坊邻居哪儿揽一些做成衣和绣花的活儿回来交给我,还会把我做的衣裳,鞋子和绣花拿到市集上卖了补贴家用。”
听到这里,吴蔚心中隐隐明白了,为了确保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吴蔚又问了几个问题。
“你还记不记得你们家是什么时候搬离老屋的,还有你们家的那些猪啊,牛啊,什么时候开始养的?”
绣娘认真回忆了一会儿,答道:“大姐招了大姐夫进家那年,我十岁……有一天娘很高兴地和我说,家里有了壮劳力这回能借到钱了,我爹问一位堂伯家借了五两银子盖房,他们还答应了出几个男丁来帮忙,我们当年就搬到新房子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