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大明:我最强皇孙,请老朱退位> 第950章 当用重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0章 当用重典(1 / 1)

“我相信平安!”朱炫一句话,让景清后面想的都说不出来。既然平安说过没问题,朱炫觉得肯定没问题,他们继续等下去,很快要有结果了。平安要平乱做的还是很简单,没有大张旗鼓地出兵,也没有直接用火炮去轰击,同样没有用强势的手段平乱,而是发出号令,征集所有归顺大明,就在归化附近的牧民。让他们集结起来,成为了平乱的兵力。先是给他们枪支。至于子弹等东西,和枪支分开存放,避免这些火器会发生什么特别的麻烦,想要得到子弹,除非是平安下令,否则需要很严格的申请审核流程,才能得到十发子弹。平安下令,所有得到征召的牧民,傍晚之前必须全部集结完毕。用这些归顺的牧民,去对付那些造反的部落,而不是用大明的士兵去镇压。这样的做法,又让景清看得很不懂了,担心地说道:“殿下,平将军如此做,难道不会耽误平乱吗?”有部落造反,就有动乱发生。他们应该用最快的速度带兵打过去把动乱平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慢吞吞地集结兵力,再不紧不慢地动手,不是很符合他的认知。朱炫知道平安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既然不是第一次平乱了,肯定有经验的,淡定地说道:“等下去看看,就知道管不管用了,没必要那么慌张。”不就是一个部落的造反?就算平安无法摆平,他出手也是可以轻松解决。平安的作战能力很强,不可能无法平定,不用大军镇压,只是想用别的更好的方法。等下去即可!景清看到朱炫这么说了,并且还不紧张,只好把心里的顾虑放下,和朱炫一样等平安的结果。时间很快,到了傍晚。平安集结五百多那些牧民,全部在归化城外,把枪支分发给他们,子弹在打仗之前才发。“平时你们集结牧民,都能得到响应?”朱炫好奇地问。“大部分会响应,但是也有小部分不会理会我们,或者响应也来得不及,迟到了。”平安拱手行了一礼,随后继续说道:“比如这一次,我要征集七百多人,但是来的只有五百多。”朱炫又问:“没来的,怎么办?”平安说道:“臣治理归化,赏罚分明,同意征召,来得及时的有赏,但是那些不来的人,必须严惩重罚,具体怎么做,等到平乱了再说。”这样做也挺不错,赏罚分明,利于明军在漠南营造声望和威望。可以想象,这一队明军在这里的声望应该不低。只不过,还有人不肯来,就有一种要挑衅大明的意思。“五百多人,就能平乱?”景清不是很懂地问,觉得人太少了。“足够了!”平安自信地笑了笑,还不把那个要造反的部落当一回事。一个小部落罢了!“平将军。”朱高煦突然兴奋,但又期待地说道:“区区一个部落造反,五百多人确实足够打,其实不用麻烦平将军,把这些兵力给我带领,保证也能把敌人全部拿下,你们觉得怎么样?”平安只好往朱炫看去。能不能让朱高煦去打,这就要看朱炫的意思。朱炫只好说道:“高煦堂兄就不要捣乱了,你不行的!明天出发,前去平乱吧!”
“是!”平安朗声道。朱高煦耸了耸肩,得不到出战的机会,感到有点可惜。“明天再去,是否拖延时间了?”景清真的搞不清楚,他们为何对造反也不重视。部落虽小,但也有好几百人。不去平定,还拖延时间,万一闹大了怎么办?平安自信地笑了笑道:“不会的,景大人应该没上过战场,不太懂一个部落的造反,其实掀不起风浪,他们应该有什么诉求,才会这样做,我们一去,他们也就那样了。”景清想了想又问:“如果他们真的有什么需求,不得不造反,平定之后,平将军打算怎么做?”这个问题,平安就不好僭越回应,唯有往朱炫看去。朱炫说道:“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平安这才敢说道:“不管他们有任何诉求,或者有任何请求,只要造反了,必须按照大明律处置,绝对不能手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这个做法,朱炫是赞同的,闻言便是点头。景清听着又有些担忧地问:“如此做,会不会太严了点?”“不严!”平安说道:“这可是造反,是死罪。”景清又道:“但他们有了诉求,不得不造反,应该酌情考虑,网开一面才对。”平安摇头,坚持自己的想法,道:“在这里得用重典,才能压得住他们所有人,不管是不是有诉求,或者什么迫不得已,造反就是造反,只要做了就必须严惩。”景清:“……”这样说很有道理,他也无法否认。平安面向朱炫,躬身一拜,又道:“臣说太多了,可能说的不对,请殿下见谅。”“没错。”朱炫赞同道:“你说的也很对,要治理好这里,必须得用重典,一切按照大明律来管理,只要是违法,那就依法必究。”“是!”平安得到朱炫的承认,更有信心去平乱,以及把这里管理得更好了。朱炫说道:“我们先回去休息,明天再一起去看看。”“好!”平安和景清同时说道。他们再无其他想法,暂时把这件事安排下去。景清是觉得比较残忍,但事实摆在这里,不残忍一点,真的压不住那些胡人。“景清。”朱炫又道:“你今天的想法,不可取了!将来你去朵甘都司,得学习一下平安,严厉一些。”景清躬身说道:“臣明白了,只是臣第一次接触这些,没那么快适应。”朱炫点头道:“也对!平安是从军中出来,治军必须从严,慈不掌兵,他把那一套带到这里,做得比较好,你是当文官的,儒家仁义礼智信肯定没少学。”“是的!”景清低下头说道。说完了,他心里就在想,殿下好像对儒家,不太重视的样子。不过这些只是他的想法,不敢提出来,儒学的地位在大明,暂时来说还是不可撼动,尽管朱元璋将其改革过,但儒学还是儒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