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1 / 1)

【注意:她口中的无能秦君不是胡亥, 是她自己。】【秦二从来都不承认胡亥是秦君。】【不止是这个,她写的祭文中也自认她该为这场惨剧负责。】【直系血亲永免徭役首次被秦二提起,就是在新安城祭时。】此怨难消, 此怨却已尽消。新安城二十余万秦卒被坑杀, 有胡亥的苛政与愚蠢, 有章邯的投降, 有项羽的下令。唯独和秦二没有关系。她只是在事后招降项羽、依旧重用章邯, 故而招致迁怒。她带着胡亥的头颅前来祭奠亡魂。她将责任归咎己身。她承诺亡魂的血亲永免徭役。够了吗当然够了。这些比项羽和章邯的性命贵重得多。天幕之外的秦人终究没有埋骨新安的亲属与同袍,故而能够如此轻易地散去怨恨。………章邯再无恃才之傲,向章台宫处稽首。此生此世,章邯为太子所用,万死不敢辞。项羽一声不吭地擦枪。他不认为坑杀秦卒有错, 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秦二的作为,会觉得心里堵得慌。………陈平轻叹一声。项羽坑杀二十余万秦卒,这是不死不休的仇恨。秦二招降他, 代价将是被所有秦卒、以及秦卒的亲属怨恨。那时的秦人不知道秦二将是亘古未有的圣皇。他们只会觉得秦二视秦卒的性命于无物, 甚至恨她胜过恨项羽章邯。若她没有提前处理好民愤,招降项羽之日,就有可能变成再次举世反秦之时。此局难破, 秦二却成功破解。因为时机——她在两年后才招降项羽。即便早就知道她将永免秦人徭役, 在看到她将坑杀之罪揽于己身、以国力弥补秦卒伤痛时, 他依旧深受触动。那时的秦人却是第一次听到“直系血亲永免徭役”这般石破天惊之语。民心归矣。但陈平并不认为秦二获取民心,只是为了两年后能够顺利招降项羽。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她又怎知项羽能活着被招降正如天幕所言, 新安城祭最重要的目的应当是成为军功爵制改革的基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被坑杀的秦卒直系血亲永免徭役, 那其他为秦战死的秦卒呢将永免徭役作为改制内容,秦二对军功爵制的改革将会获得所有秦卒的拥护。此为造势。………萧何面色沉重。秦历15年, 项羽坑杀降卒二十余万。两年后项羽降秦。这段时间足够秦人放下对项羽的仇恨吗就算秦二以新安城祭获得民心,但招降项羽一事还是太过冒险。极易引发民变。两年时间,远不足以让秦二获得如今这般声誉,那时的秦人不会视她为圣皇。若秦二向他问策,萧何必定会建议她诛杀项羽,以全民意。………蒙恬、李信等秦将羞愧难当。他们猜到太子招降项羽的原因了。蒙恬北却匈奴七百余里,但远远做不到歼灭匈奴,面对的还不是有精骑三十万的匈奴国。即便是现在的大秦,精骑也不足六万!数年内战后、人口锐减八百万的大秦必定凑不出六万精骑。又怎么去侵吞匈奴项羽在与韩信的一战中,以三万骑兵打穿韩信四十万军阵。想必在此之前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率领骑兵作战的能力。是秦将无能,才让项羽此獠得以苟活!………嬴云曼知道项羽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称。但此前她并不清楚项羽究竟有多勇。她也是在天幕上看到项羽以三万骑兵破韩信四十万军阵,才确定他在率领骑兵作战方面的卓绝天赋。所以才会传令各关津放行,准许项羽前往上郡。只要项羽在与韩信决战之前展露出哪怕一半的水准,天幕上的秦二都必须保下他。项羽无疑是对付匈奴骑兵的最佳选择,没有之一。杀项羽,可平民愤收民心,却会让大秦在对匈奴作战时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将有更多秦卒战死异乡。招降项羽,受秦民之怨。嬴云曼知道,为了活着的秦卒,她甘受此怨。至于有可能发生的民变——不,那不可能发生。直系血亲永免徭役,这是秦二世的承诺,且已经施行两年。造她的反,谁敢保证这项政策还能继续推行被坑杀秦卒的血亲不可能反她,再怎么怨恨也不会造反,甚至会阻止他人造反。加上军功爵制改革必将纳入“永免徭役”,秦军也不会反她。
这就是她敢受民怨的底气。唯一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秦卒愿意接受项羽为将,听从他的指挥。………秦历15年,新安城祭,永免被坑杀秦卒直系血亲的徭役。秦历17年,项羽降秦。秦历19年,北征匈奴,戍守驿站三年或战死者,免徭役。秦历26年,侵吞匈奴。秦历37年,全国永免徭役。张良罗列出天幕透露的相关大事件。新安城祭时,无人知晓秦二的目的是永免所有秦人的徭役。北征匈奴时,秦人也是以性命换取免除徭役。可仅仅十一年后,所有秦人都免除徭役,先前以命博取殊荣秦卒又将如何自处不对,天幕将永免徭役的功劳归于他身,此事必然与他有关。张良不断推演,最终推得一种方式:迁边。西域在五年内覆灭、最晚不过32年,5年后大秦疆域又将西扩至何处秦民迁极西之郡,则可免徭役。不可能所有秦人都愿意迁边,后世以37年为限,恐怕指的只是政策实施之时。【许多专家都认为新安城祭让秦二踏出了改革军功爵制的第一步,即直系血亲永免徭役可以成为赏赐的一种。】【同时秦二也以新安城祭聚拢涣散的大秦民心与军心,是帝王心术的绝佳体现。】【悄声帮楼主补充一下我觉得应该补充的:之所以能聚拢民心,是因为这些秦卒来源于大秦各地。】【说得这么晦涩干嘛,就是章邯把骊山刑徒带成了一支项羽之下无敌的军队,然后被项羽埋了。】【倒也不是全部都是刑徒,也有后期补充的部分关中子弟兵。】【但刑徒依旧是主力。】【也叫:项羽觉得自己埋了二十余万秦卒,结果秦二溯查后发现里面有超两成的原楚地人。】【楚地刑徒多啊。】【但秦二依旧把所有人的直系血亲徭役都免了,理由是为秦而战就是秦卒,无论出身何地。】骊山刑徒们面面相觑。他们来自各地,由于骊山就在关中,就近原则下关中人最多。被埋的原来主要是他们啊“……比起在这里给始皇帝修一辈子陵寝,倒不如被埋在新安城。”至少能荫庇子孙!“秦二世不修陵寝,或许到那时我们就能去与匈奴作战。”“你还想跟随章邯吗”“……要是不能进项羽的军队,那就进章邯的。”一个埋他们的,一个让他们被埋的。天幕都说了,章邯的能力可能仅次于韩信和项羽。韩信是统帅,亲兵不会太多。上战场就是要赚军功,要赚军功当然要选能力强的将军!至于为何所有刑徒都想去匈奴天幕说得很清楚:直系血亲永免徭役是秦二改制军功爵制后的一种赏赐。刑徒们想到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征匈奴,因为他们的数量远不止二十万。但他们没有考虑到:想要为后代永世免徭役的良家子就远远超过三十万,正常情况下又怎么轮得到刑徒呢………项羽怔愣了许久。他埋的二十万秦卒,可能有四万是楚人他现在似乎有点理解,为何未来的自己没有再造反了。有四万楚人的直系血亲世世代代永免徭役。原因是他们的至亲被他埋在新安城。永免徭役的楚人不会只有这四万人的血亲,还会有无数楚人为了永免徭役而成为秦卒。他项羽,难道能为一己之利,再把无数楚人坑杀吗就算他敢做,又有谁会追随他做这样的事………章邯并没有因秦卒大部分是刑徒而感到有丝毫轻松。当发现这二十余万秦卒是他亲手带出来的军队时,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他们该多么信任他这个主将,才会从刑徒军变成项羽之下无敌的军队却因他的一念之差,被全部坑杀!天幕中的自己必将悔不当初。而在最初的时间线上,章邯被樊哙击败后,废丘城投降,身为雍王的他却自杀了。很难说曾经覆灭三王的章邯,在投降项羽之后面对刘邦的军队时的逢战必败、以及再次投降后的自尽,和那二十余万被坑杀的秦卒有多少关系。………“把骊山刑徒带成了一支项羽之下无敌的军队”。自古以来最好的军卒都是良家子。能将刑徒带成一支精锐,其难度远高于带领一支正常的军队。英布虽然还是不服,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骨头软的章邯带兵能力确实不错。怪不得秦二没杀他祭奠亡魂。………原来如此。被坑杀的多是刑徒,秦卒对项羽的恨意就会大幅度降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