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第169章 大宁危局:朱权的破局之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章 大宁危局:朱权的破局之路(1 / 1)

月色如水,宁王府庭院静谧。朱权与王妃张氏对坐亭下,石桌上热茶氤氲。屋内,朱盘烒安睡,梦呓中满是童真。“权郎,大宁安稳,盘烒有良师,咱也该歇歇了。”王妃张氏轻声说着,身子微微靠向朱权。朱权轻轻抚着王妃的发丝,柔声道:“这些年,辛苦阿妹了。等过些时日,找个好天气,咱们一家三口去郊外踏青,让盘烒多见识外面的天地。”王妃嘴角含笑,点头应道:“一切但凭王爷做主。只是如今局势,边境虽一时安稳,却不可不防,外出时还得多带些侍卫。”朱权颔首,“夫人考虑周全,此事我自会安排妥当。”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几日后,周怀瑾匆匆入府,神色凝重,“王爷,朝廷有旨,陛下调整北方军事部署,令大宁增加军饷,充边防军需。”朱权听闻,心沉了下去,眉头紧锁,快步走进书房。他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飞速梳理大宁局势:大宁是北方军事要冲,军饷关乎边防稳固,可当下财政紧张,贸然增饷,百姓负担加重,稍有差池便可能激起民怨,这可如何是好?反复权衡后,他决心寻求解决之策。待周怀瑾退下,朱权与王妃在书房相对而坐。“王爷,这军饷之事太棘手。若足额供应,其他开支得削减,可大宁的营建怎能停下?”王妃秀眉轻蹙,眼中满是忧虑。朱权长叹一声,“唉,这些年大宁百姓够劳苦了,我实在不愿再加负担。可陛下之命,又怎敢不遵?”正说着,朱盘烒晃着拨浪鼓走进书房,咿呀要抱。朱权抱起他,亲了亲粉嫩脸颊,“盘烒乖,爹爹有事,忙完陪你玩。”朱盘烒似懂非懂,依偎着,睁圆眼睛好奇打量桌上文书。朱权思索良久,历史上虽无藩王令乡绅富商出资襄助军饷并许以商业特权的明确记载,但当下局势紧迫,不妨一试。于是,他对王妃说道:“夫人,我有个想法。咱们大宁的乡绅富商,这些年承蒙太平,多有获利。如今大宁有难,朝廷有令,或许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邀他们出资襄助。作为回报,在合乎律法与朝廷规制的前提下,给予他们一些诸如优先参与官府物资采买竞标等合理便利,您觉得如何?”王妃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缓缓点头:“王爷此计,虽无前例,但于情于理倒也说得通,只是实施起来,还需谨慎谋划,莫要落下把柄。”于是,朱权与王妃开始细细商议具体的方案。他们打算先办一场宴会,将大宁有头有脸的乡绅和富商都请来。在宴会上,朱权将言辞恳切地说明朝廷的要求、大宁当下的困境,以及此举不仅是为朝廷尽忠,更是为守护大宁的家园。同时,详细阐释回报举措,确保每一项都在不违背朝廷法度、不损害百姓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朱盘烒在一旁,虽听不懂大人在说些什么,却也乖乖地不吵不闹,时不时伸出小手摸摸朱权的脸。筹备宴会期间,正值洪武年间,农事关乎民生社稷,朱权依旧忙碌于大宁的日常事务。一日,他前往田间查看农事,又逢病虫害高发之际,农民们满脸忧虑,望着田间作物唉声叹气。朱权深知粮食对边疆安稳的重要性,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农作物叶子,又用手翻动土壤,耐心地向他们传授防虫之法:“防虫需标本兼治,治标在于及时喷药,治本则是改良土壤与作物品种。我们可从南方引进抗虫良种,再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改良种植之法,如此方能从根本上保障丰收。”农民们纷纷点头称是,看向朱权的眼神里满是感激。回到王府,朱盘烒在院子玩耍,见朱权回来兴奋跑来,朱权笑着夸赞,小家伙开心不已。宴会当日,大宁的乡绅和富商们齐聚王府。
朱权在宴会上言辞恳切地表明朝廷的要求和大宁当下的困境:“诸位皆是大宁的中流砥柱,如今大宁有难,朝廷有令,还望大家能慷慨解囊,共渡难关。待事成之后,在朝廷律法允许范围内,诸位在商业经营上,将享有一定便利。”众人听后,交头接耳,纷纷表示愿意斟酌。这时,富商孙德茂站起身,声音虽不高,但在安静的宴会上格外清晰:“王爷,此事重大,我等愿为大宁出力,可这回报关乎我等生计,还望王爷明示。”一时间,全场目光聚焦朱权,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朱权镇定自若,不疾不徐地将回报条款一一阐述,每说一条,便目光扫过众人,观察他们的反应。一番恳切言辞后,众人才纷纷表态愿意出资。军饷的问题解决了,朱权长舒一口气,神色间的疲惫稍减。可他心里清楚,大宁的发展之路依旧充满坎坷。没过多久,周怀瑾又来禀报,朝廷派了监察御史韩宜可前来,主要督查大宁的吏治和此次军饷筹集的情况。朱权提前梳理各项事务的流程与账目,将所有资料分类规整,还组织各级官员进行自查自纠。监察御史韩宜可抵达大宁后,朱权亲自出城迎接。“韩御史一路劳顿,辛苦了。”朱权拱手行礼,态度谦逊。韩宜可一脸严肃,“王爷客气了。陛下派我前来,是为督查大宁吏治和军饷筹集之事,还望王爷多多配合。”朱权微笑着应下,“自当全力配合大人公务。”接下来的日子,韩宜可开启细致调查。面对询问,朱权对答如流,清晰阐述决策初衷与执行情况,还主动提出完善制度建议。韩宜可暗自惊叹,本以为会遭遇诸多阻碍,没想到这位藩王如此干练。一日,朱盘烒突然发起热来,还伴着咳嗽,这可把朱权和王妃急坏了。王府府医林鹤龄赶忙前来诊治,称小世子只是偶感风寒,服药便能痊愈。朱权和王妃稍稍放心,轮流守在床边喂药。面对黑乎乎的药汤,朱盘烒一脸抗拒,在两人耐心哄劝下,才乖乖喝药。在朱权和王妃的悉心照料下,朱盘烒的病情逐渐好转。监察御史韩宜可的调查也渐近尾声。一日,韩宜可来到王府,对朱权说:“王爷,此次调查,我看到了大宁在您治理下的繁荣与安稳,吏治清明,军饷筹集也合规合理。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报。”朱权心中欣慰,“多谢韩御史公正评判。这都是大宁百姓和各级官员齐心协力的结果。”不久之后,朱权接到旨意,被召入京述职。朱权带着随从踏上入京之路,官道在萧瑟秋风中向远方蜿蜒,两旁荒草摇曳,远处山峦层林尽染。他坐在马车中,时而闭目沉思,回想着大宁的点点滴滴,时而掀开车帘,望着沿途的风景,心中默默盘算着面圣时的言辞。行前,王妃张氏亲自为他整理行装,“王爷此去京城,万事都要小心谨慎。陛下圣明,定会看到大宁的变化。”朱权握住王妃的手,“夫人放心,我自会留意。你和盘烒在家,也要多加保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