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不公!”“难道我北人便不是这大明的百姓了吗?为何只取南方士子,不公!不公!”“此中定有黑幕,我等要告御状!”“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互相包庇,私相授受,不公!不公!”数百北方士子团团围在礼部衙门外,高喊着不公,要朝廷给他们一个说法。这其中大部分人落榜,确实是因为实力不济,没被选中。北方久经战乱,士子实力相较南方而言,也实差了不少,这是客观事实。但难道整个北方士子就如此不堪,没有一个士子能被朝廷看中?自然不是。陈迪确实没有猫腻,但其他人呢?整个科举的过程中没有猫腻,但重新阅卷的时候呢?能动手的机会太多了。当陈迪拿到科举榜单名录的时候,很多士族豪门甚至比他更早就知道,谁人中了,谁人没中。对于这些中试的贡士,士大夫们怎么可能不去迅速拉拢,好结成一系,为自己效力?而这些效忠于他们的人,就是他们整个家族嘴里的鸭子。到嘴的鸭子,还能让他飞了?行,你建文帝不是要重新阅卷吗?我就给你阅!他们根本不需要买通什么所谓的阅卷人,以及整个朝堂五品以上文官。那么多人,他们也买不通。但是,他们可以换卷。参加科举的士子那么多,难道还能重新审阅成千上万份卷子?最后能重新审阅的,也不过是前几百名,最多千名的卷子罢了。那事情就很简单了。他们只需要提前将这些北人士子的"陋卷"塞进去,到时候无论怎么审,最后中试的还是那些南方士子。而陛下,还说不出什么来。陈迪以为他是主考官,是主掌建文三年恩科生杀大权的主考。但在这些士大夫眼里,他也不过是一枚小小的棋子罢了。吕祥带着数百北方士子在礼部衙门前闹事,门口的衙吏也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些人毕竟是举人,是读书人,他们也不敢随意动手,只好层层上报。吕祥不是中试了吗?为什么还要在此闹事?因为他心里清楚,李忠的水平比自己高多了,为什么自己中了,但李忠没中?更何况李保童、林彬这些人的水平也不在自己之下。考完对过答案之后,他心里很清楚,这几人的水平皆在自己之上。如今他中了,其他人却全都没中,怎么可能没猫腻?再看看为了平息士子愤怒,贴出来的答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排名靠前的考卷,除了辞藻华丽之外,全都是庾词之言,读之令人不忍直视!这样满是阿谀奉承之言的卷子都能中试,又何来公平之言?朝廷到底是在取士,还是在选马屁精?郭英来兵部办事的时候,无意间路过礼部看到这一幕。问清楚事情起因后,郭英笑了。这些士子们都能看清的事情,他怎么会不清楚?甚至这些文官的操作手段,他都猜出了个七七八八。狸猫换太子?
呵呵,本侯玩这些的时候,你们还在撒尿和泥呢。他也不急着去兵部,转身直接去了皇宫。北方士子围着礼部闹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朱允炆耳朵里。本就心烦的他,恨不得直接派锦衣卫把这些闹事的士子全都抓了。但他还是忍下了这口气。因为他心里清楚,抓人容易,但这件事一旦被传扬出去,他朱允炆这个皇帝,在北方士子眼里就是个笑话了。更可怕的事还不止这些。朝廷的官员、士子都是南方人,咋,北方人不是你的子民?那咱们还考虑啥,直接投燕王去算啦!这时,陈六安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陛下,武定侯求见!”朱允炆一愣:“他来干嘛?宣。”郭英刚刚走进御书房,朱允炆就迅速站起身笑着迎接:“叔爷来啦,快快请坐。”“臣不敢当此称呼,陛下还是称臣名字吧。”“这是什么话!”朱允炆略带责备的扶着他坐下:“朝里剩下的老人可不多了,您老可要好好保重身子,朕还有许多大事要仰赖您呢。”郭英笑了笑:“陛下言重了。”客气的寒暄几句,朱允炆忽然问道:“叔爷您今日来此,是为了何事?”“臣多日未见陛下,想念的紧,就是来瞧瞧您。”郭英啥也不说,就是和他聊着家常。朱允炆虽然纳闷,但也只能这么陪着,甚至还加着些小心。北线战事不顺,他已经起了换帅的心思。尤其是长兴侯耿炳文,这么长时间了,仍旧龟缩在新乐一线坚持不出。朝廷每每催其出战,都被其以"逆军无粮,久耗必败,坚守方为上策"的理由推脱。急着一战而平的朱允炆自然心生不满,已经想要换人。但现在朝中能用的将领真的不多了。蓝玉旧将,自己已经几乎将他们得罪了个遍,用完之后把凤阳扔给他们后,就不闻不问。现在更是老的老、死的死,剩下的也没几个。朝中更无可用之将,他郭英已经算是很能打的了。“叔爷,您对北线战事怎么看?”郭英心里一动,但脸上仍旧不动声色:“臣哪有什么看法?陛下算无遗策,燕逆不日可下,臣自然是看好陛下。”朱允炆苦笑:“叔爷莫要诓我,北线战事迁延日久,百姓苦不堪言,朕恨不得明日战事就结束,可这长兴侯...唉!”郭英冷眼旁观,已经猜出他对耿炳文不满。其实耿炳文的战术没有什么问题,最多守成有余,魄力不足罢了。只要耗下去,再派几个善于突击、攻城将领,打他个几年,朱棣那小子肯定扛不住。但这不懂兵事的小皇帝,偏偏想要速战速决,那他离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郭英可没劝他的打算,甚至准备火上浇点油:“是啊,这都快半年了,真定居然还没收复,老耿真的是...唉!”朱允炆忽然问道:“若朕换叔爷上去呢?”“别”,郭英笑着挥手:“臣老了,打不动了,恐有负圣恩,万万不敢担此要责。”“叔爷太谦虚了,这大明能和您并肩的将帅,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能超过您的,几乎没有。”郭英懒得听这彩虹屁,他来这里可不是跟他朱允炆闲聊的,是来给那些文官上眼药的。“陛下,臣刚才路过礼部,这是怎么了?”朱允炆叹口气:“叔爷不知,这陈迪啊,办事当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