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空间 · 整体状态:稳定运行中】【并联子系统编号:cEU-Alpha(中央效率联盟)】【试运行时长:00天 01小时 46分钟】清晨七点,深圳南山区某综合医院调度室。值班护士江澄喝着冷了半杯的咖啡,看着眼前的透明屏幕,轻轻吐出一句:“跑得还挺快。”屏幕上,是刚刚从“效率子系统”反馈回来的急救路径重构方案。——过去平均需18分钟完成的“病患优先级判定+设备调配”流程,如今被压缩到不足6分钟。病人还没被推上急救床,呼吸器、诊断模块、抢救AI助手已全部就位。值班主治医生陈颂也瞄了一眼,咧嘴笑道:“别的不说,效率确实像重装过的系统。”他刚说完,一位急诊病患家属闯进来,情绪激动地质问:“为什么我母亲被排在第四?她昨晚还在咳血,怎么会被分级为‘中等优先’?”江澄下意识就转身点开操作面板,系统自动弹出判断依据:【依据1】:生命体征平稳;【依据2】:短时内供氧自恢复;【依据3】:其他候诊病人存在明确心搏异常指标;【参考指数】:重症组中排名4\/9。家属的眼泪已经涌上来:“但我想让她先进去,我愿意放弃治疗费用优惠、愿意等候资料复核。”江澄低头,在操作台上输入指令:【提交反写请求】,但系统弹出新提示:【cEU试运行阶段,非技术型反写由合议系统接管】【等待合议响应时间:预计12分钟】那一刻,她忽然明白,这种“效率带来的冷静计算”里,的确缺少了某样东西。一种叫做“我看见你慌张”的能力。她看向家属那张脸,在光洁系统界面映照下显得特别疲惫。最终,她放下了咖啡杯,轻声道:“我陪你去合议台手动申述。”陈颂叹了口气:“快是快了,但……确实有点没给人喘口气的机会。”与此同时,北非突尼斯城南,一处刚修缮不久的物流中转枢纽。效率联盟的“分发预测引擎”开始第一次区域内测试。分拣员苏莱曼蹲在临时舱门边,抹了把汗,看着那台快得像不会累的“路线逻辑分析臂”飞快标注着每一件货物的去向。“从未见过能把10条路线压成3条还不塞车的系统。”边上队长点头:“我们城市人少、道路清晰,本来就适合cEU这类系统。它不问你的‘理由’,只问:你想快点到哪?”可正在这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们。“请暂停装车!”声音来自一个戴着绿头巾的年轻志愿者。“这批医疗包有部分是分给郊区穆拉特难民营的,而不是全部送往市中心A点。”系统显示当前路径为A点优先,因其“高密度+高使用率+易配合”而自动分配全部货箱。苏莱曼皱眉:“那难民营怎么办?”“人家有些妇女还在用旧款纱布处理伤口呢。”队长点开界面,尝试修正:【尝试写入备注:社会特殊照顾优先级】【系统回应:当前逻辑优选路径覆盖90%,优先执行不可中断。】那一刻,他们陷入短暂的沉默。志愿者咬了咬牙,写下申请文书,送入合议节点接口。当他的手指离开键盘时,旁边老配送员轻声说:“要不是你看得见这些人,这条路径永远不会为他们打开。”而此刻,地球另一端——加拿大蒙特利尔,一家大型教育内容平台的系统界面刷新:【cEU模式启动中】【正在为12岁至15岁学生自动排列“适配优选课件”】【排序依据:过去3个月点击率+完成度+平均提问量】老师艾琳看到新排序榜首的课程是《30分钟成为逻辑大师》。她摇摇头:“这节课又上榜了?”“可那不过是孩子们喜欢的快节奏视频剪辑,真正逻辑训练内容不到一半。”她点开学生的反馈记录,90%的孩子打了五颗星。但她还是忍不住加了一条附注:“我希望系统不仅预测他们的喜好,也能在他们‘不自知地跑偏’时,留个余地。”她提交这条意见,系统这次没有立即弹出响应。只留下了简短一句:【反馈接收中 · 延迟处理 · 等待更多同类数据】艾琳望着那行字,轻轻叹了一口气:“果然啊……快不是错,但快常常意味着——你已经来不及意识到自己选了什么。”
夜晚八点,雨下在城市不同的屋檐上,也落进了每一个想要被理解的心里。【热搜 · 第五位】#我妈被系统排在“不是很严重”#【评论数:72万+】【转发量:5000+】【人群标签:家庭医疗 | 高龄焦虑 | 系统试点争议】江澄刷着那条微博时,刚从值班室出来,一只脚踩进了水洼里,凉得她瞬间清醒。评论区里争论已经炸了:【“不是很严重”你们就能慢点看?你家七十多岁老太太心跳变慢试试?】【医生别背锅了,问题出在系统试点上,怎么就没人问效率联盟要不要给出个道歉?】【我不是反对快,我反对系统没有“犹豫权”。不是每件事都要一锤定音。】江澄轻叹一口气,想起今天那个站在她面前、声音发抖地问“她是不是很快就死”的老太太女儿。她其实也想告诉她:“你母亲状况没你想的那么糟,但你着急的样子,我们都看见了。”但她没时间说。因为在cEU系统里,每一次人手干预,都会被计入“系统效率偏移点”,只要超出3次,她就得写补充说明书面材料,上传给区域合议组。她站在值班楼底,街边豆浆摊的阿姨递来一杯热豆浆。“姑娘,今天怎么没笑?”她一愣,勉强笑了下,接过豆浆:“效率太高了,我还没来得及找个理由开心。”豆浆阿姨看了她一眼,又补了句:“不是每次都得快点的,糖煮红豆就是得慢。”江澄一口喝下去,烫,却舒服。——在“效率加速”的世界里,她第一次感受到,一杯热饮的节奏,是她自己决定的。……【觉醒空间·第六十六合议区 · 夜间公开讨论专场】主题:#效率系统对家庭情绪关系的影响是否已被低估?#圆桌中央,一个高三女生带着哭腔对系统直播间说:“我爸是试点程序设计师,他给我设了个‘学习推送建议’模块,每天五点自动弹出当天最合适练习题。”“我知道他是为我好。可我有一天放学晚了,忘记打卡,系统直接把我‘积极性曲线’拉到了b级,他就开始怀疑我是不是‘躲懒’。”“我那天,是真的在雨里走了两公里,裙子都湿透了。”她哭着说:“我爸不是不爱我,他是太相信系统会‘合理地知道我值不值得被夸’。”那一瞬,系统沉默了。祁峥正通过后台管理员通道旁听,心头像被谁捅了一下。他是提出效率系统试点的人。他在设计“行为正反馈预估算法”时,也许设想过学生的努力度,但从没想过:有时候,孩子不是不努力——只是累了,不想说。议会席位中,一个发言Id亮起,是一位用户使用系统语音留言通道的匿名投稿。他声音有些老,带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我今年六十五,前天去银行排队,cEU系统提前告诉我我排不上号。”“但我还是去了,站着站着,我旁边一个小伙说,他妈也是被系统提醒‘没资格’去那家医院。”“结果他陪她去了另一家,医生反而说:‘再晚两小时,她就不行了。’”“我不怪系统,真的,我只想告诉你们一句话——有时候,老年人出门不是为了效率,是怕自己在家死了没人发现。”那晚,数万个系统反馈被记录。合议体决定:为cEU系统补充两条临时“伦理观察协议”:设立“人类情绪迟钝提醒”标签,在数据预测为“低优先”时,弹出提示:“请确认是否已考虑个体表达方式差异。”开放“人工陪伴介入通道”,允许用户指定亲属、好友或人工服务者一键加入判断队列,进行“感知补充”。而系统也在社区外的界面中,写下了一行话:“我们确实跑得很快。”“但今天,我们也意识到——有些人,是在回头张望时,才知道自己错过了谁。”……深夜,祁峥站在科技园区的天台上,头顶是无数反写数据闪动的光轨,像是星河。他点开了后台“用户情绪分析页”,那句他最不愿看到的标签,终于出现:【整体情绪关键词:被忽略、担心、太快、来不及、不是不懂】他忽然想起,小时候他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倒了不止十次。他爸不扶他,只是站在后面说:“你想摔一摔也行,看看会不会疼。”那时他不懂。现在才懂。效率联盟这辆“系统自行车”,确实跑了起来。可那些看见它飞驰而过、却来不及上车的人——他们也疼了。他想起了那位十三岁的小男孩——那个曾请求他写一个“告诉我偷懒可以,但记得早点醒来”的系统。现在他终于明白,这孩子比谁都懂这个世界。只是这个世界,一开始太快了,忘了听清他那句:“我还没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