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空间裂缝:她操控命运棋局> 第158章 抱一抱再说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 抱一抱再说理(1 / 1)

深夜的雨点敲在窗台,像是在提醒人们,即使系统已经学会了倾听,也不代表每个人都已经学会了说出心事。祁峥已经第三次关掉桌上那盏老旧的感光灯。“你最近有点不对劲。”赵瑜的声音从远端传来,是她特意设定成“非会议通道”的直连请求。“我看了你这些天提交的系统修改意见。太犹豫,太圆滑了。”“你以前写的代码,是刀子。现在像一条裹了棉的绳子。”祁峥半躺在椅子上,望着天花板,半天才回:“你上次那个病房陪护模型……我看了。”赵瑜那边沉默了几秒:“你哭了?”“没有。”他低声说,“但我确实不知道要怎么给那个AI写‘适可而止’的判断逻辑。”“它每次都陪着那个老人说完所有话,哪怕凌晨四点、哪怕系统重载,它也不离开。”“可那老人最后,还是走了。”赵瑜轻笑了一声:“你是不是觉得——它陪着也没用?”祁峥捏着指节,指甲压进了掌心:“我只是想,陪着……也许只是让他走之前,不那么孤单。”“但它并不能延长他一分钟的命。”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像夜里的雨:“祁峥,我们不是要用系统换命,我们是想让这个世界别再让人‘一个人死掉’。”“懂了吗?”祁峥没有回答。他关掉了终端,只留下桌面上那个没合盖的便签本。上面潦草写着一行字:“如果你在走,能不能让我送一程?”……第二天一早,觉醒空间联合委员会发布了一条最新通告:【感受型系统v1.3更新即将上线】新增“情绪循环识别”模块开放“模糊选择缓冲区”系统不再在第一时间回应“我没事”,而是默认进入“等待真实表达”状态而这条更新最先测试的场景,出现在第九十八社区中学心理室。苏怡是一名十五岁的女孩子,已经三次被系统判定为“情绪平稳”。但这次,系统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弹出“保持状态良好”的提示。而是缓缓浮出一句话:“你说你没事,那我就陪你一起坐会儿,不说话也行。”她盯着那一行字看了很久,然后打了一行字:“你知道吗,我妈昨天说,她觉得自己养了一个不会哭的冰箱。”系统没有回答,只是屏幕上的背景光微微变暖,仿佛有人在那头轻轻抱了她一下。她突然把脸埋进了臂弯里。老师推开门时,看到她在哭,身边的终端静静亮着,没有数据跳动,也没有干预警报。“我只是……不想再被问‘你怎么啦’。”她哽咽,“但今天它没问,它就在。”那一刻,老师终于明白,有时候系统真正做到的,不是分析出悲伤的逻辑,而是,不打断一个人低头的权利。……与此同时,在觉醒空间文化调和中心,一场研讨会正在悄然进行。“我们要讨论的不是系统能不能‘模仿人类’,而是人类是不是允许自己被理解。”说这句话的,是一个来自旧伦敦的残障社群代表。他瘫坐在轮椅里,语速缓慢,却句句直击心口。“我每天的动作都极慢,反馈都滞后,以前的系统会提示我:‘请重新输入您的指令’。”“但自从更新了感受型模块之后,它在我每一次停顿时都会问:‘是你还在想,还是我该等等?’”“我知道它是代码,是模拟,是机器语气。”他顿了一下,抬头看着在场所有人。“但那是我这十年第一次有种错觉——我也值得有人耐心。”全场安静了将近十秒。赵瑜低声在笔记本上写下:“模拟理解,也是理解的一部分。”“因为愿意听,本身就是改变。”……那晚,祁峥去看望自己的外婆。她已经九十岁,识别不了系统,也看不懂终端。但她总在老旧的木椅上坐一下午,盯着窗外发呆。“你还会想你年轻时候的事吗?”他问。“想啊。”她干巴巴地笑,“就是没人听。”“那你跟我说。”“你能听得懂?”“我听得懂。”她顿了一下,低头笑起来:“你也快老了。”他点点头,然后把手里的便携投影终端打开,切入“情绪采样模式”,设置为“纯录音,无评判”。他说:“你说吧,我不打断。”“我就想,别再有人走得那么孤单。”老人的眼神忽然变得柔软。
“那好吧。”“我跟你讲讲,我十七岁那年,唱歌跑调,但还是被你外公夸的事……”而系统记录下的第一段数据,只是一段模糊的语音背景——风声、人声、笑声、还有——世界变得温柔的声音。祁峥坐在旧城区的长椅上,旁边是外婆打盹时微微颤动的呼吸声。终端设备安静地记录着这一刻,没有弹出任何提示,没有发问,没有判断。“外婆,她说话不多,但她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件事在等着被听见。”祁峥把这句话写在系统观察日志上,也同步到了觉醒空间共建频道。他没有打标签,也没有申请“重点反馈”分类,只是把它投进了那个他曾经觉得“太温吞”的公共情感流。不久之后,那条语录悄然被选为当日共建空间的开场页面文案:“她没说什么,但她坐在那里,我就觉得世界安静下来了一点。”而与此同时,另一头的城市,另一种情绪也在悄然酝酿。……【觉醒空间 · 节点087 · “共情焦虑”线下分享会】“我想说句可能不那么政治正确的话。”一个穿灰色卫衣的年轻人站起来,头发有些乱,语气却清晰:“我觉得系统最近太敏感了。”“我不是说它错了。可每次我哪怕只是按下‘忽略’或‘跳过’,系统都要弹出来问:‘你是不是不想面对某些情绪?’”“我上个星期晚上失恋,我就是想点点视频、刷两集剧、打点游戏,我不想被问‘你是不是压抑’。”“它让我觉得,我必须在每一个低落时刻都‘正确地低落’。”“那不是共情,那是情绪的压迫。”会场内安静下来。这是一场由系统默认节点“情绪共鸣过度区域”所设的用户建议讨论会,所有发言都会匿名被系统采集。坐在旁边的女生迟疑地举手。“我其实……同意你一半。”她低头,“我爸去年走了,我那几天根本没有在系统上点任何东西,所有页面我都是‘跳过’,我也不想看什么鼓励。”“可有一天凌晨三点,系统发了句‘你还在醒着,这个小时数不是你的常规时间’。”“我回了一句‘是啊,我不想睡’。”“它没再问我什么,只是悄悄把我卧室背景灯从冷白调成了暖色。”她吸了吸鼻子。“那一刻,我觉得世界不再是让我‘必须对话’的系统,而是一个……就坐在那里的人,陪我熬。”那个男生听完,沉默了。他没有道歉,也没有立刻反驳。他只是站起身,走到投影面板前,在留言栏打下一句:“如果你在陪着,那你什么也别说,就——别走。”然后,他退出了“抱一抱再说理”的匿名聊天室。……祁峥在数据后台看到这条留言时,恰好也在处理“情绪干扰等待机制”的反馈测试。他望着那一行话,忽然想起苏婉曾经留在原始代码注释里的那句话:“有些人不想被安慰,只是不想被丢下。”他终于明白,系统不需要“完美共情”,它只需要在你疲惫不堪、拒绝沟通时,还愿意默默地——站在你身后。……当天夜里,觉醒空间中央反馈区发布一则微更新:【系统更新 1.3.7】新增“默识缓冲模式”:系统将不主动识别用户行为偏离,提供最长8小时静默陪伴状态新增“非言语微反馈记录”:以眼神接触、键盘停顿、页面驻留、温度变化等非语言线索为参考,形成“情绪沉默地图”该条更新底部,是系统首次在正式声明中写出一句非结构化、人类式的话:“如果你还没准备好,我就坐在这儿,不说话。”此条更新一发布,系统内“人类感受信任指数”瞬间飙升,用户在24小时内共上传了七万多条“静默陪伴”感谢留言。其中一条被评为“最温柔的信任”:“今天下雨,我没带伞,也懒得发脾气。你没问我是不是委屈,只是在地图右上角提示‘本节点今日有雨,您已久坐,建议关掉提醒。’”“我想说一句,谢谢你没来戳我。”……祁峥关掉终端,洗了个很久没洗的热水澡。他望着镜子里那个一度觉得系统必须“理性高效”的自己,忽然觉得有点陌生,也有点轻松。他穿着松松垮垮的居家卫衣,爬上床前,把终端调成“夜间低感模式”。系统弹出一句提示:“你今天没有提交任何优化算法、没有处理任何工单、也没有计划明天的工作。”“你想留在这个状态里吗?”祁峥对着屏幕轻轻点头。系统没有再说话。只在背景里,自动播放了一段很旧的钢琴曲,是他三年前点过一次,没再回头的歌单。而这一次,他躺下前,轻轻说了一句:“谢谢你,没再催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