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偏安!这能偏安?”赵匡胤将头上的冷帕子丢在一边,再三确认天幕上到底是不是南宋的疆土。 他最终没有得到否定的回答,赵匡胤牙关紧咬,“占据整个南方,这能叫偏安!”他以为赵构的局面应该奇差无比,偏安也要跟蜀汉、孙吴一样才有资格去偏安。 结果,这废物子孙占据川蜀汉中,甚至长江以北大片土地都在其掌握之中。这大好的局面,汉昭烈帝见了都会兴奋地哭死,结果这不肖子孙选择放弃北方,蜗居在江南享受风花雪月! 气死他了!!! 赵桓怕太|祖爷爷又昏死过去,到时候没有办法改变未来的惨状,于是不走心地劝谏道:“老九不会傻乎乎地放弃北方吧,定是因为金军得知又有宋帝登基,于是挥师南下,这才占据了整个北方。” 自己好歹是被逼得割几块地给金人,这蠢货弟弟,直接放弃北方! 【赵构怕死了金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生怕跟他爹和哥哥一样被捉去东北考察,于是他选择了逃窜到扬州——富庶温柔乡,长江天险阻拦金军,一等一的藏身之地。】 【他直接放弃了北方,尽管有天降猛人,他还是选择丢弃北方——保命要紧!】 【赵构这个人什么都不好, 但对自己的定位相当清晰——享尽荣华富贵的自私鬼。父母长辈被掳,兄弟姐妹、妻妾女儿受|辱,黎民百姓遭罪, 这些在普通人看来都是一生之恨的事对于赵构而言也不过如此。他依旧开开心心向金人称臣纳贡, 偏安江南,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赵构不是没有能力, 在他的治理下, 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开发, 海运昌盛,当时国家富庶跟仁宗之世不相上下。他只是自私罢了, 一个心里只有自身富贵的小人, 格局就那么大,不能指望他有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不能希冀他像汉文汉宣一样励精图治。就连他的庙号‘高宗’都被他本人衬托得那么廉价。】 【所以自赵构以后,华夏人王朝再无‘高宗’——丢人啊!就像司马懿之后没有人指着洛水发誓, 赵恒之后没有人封禅泰山一样。赵构也是凭一己之力把‘高宗’这个庙号变得不值钱了!】 【家国天下是什么东西?有他完颜构的荣华富贵重要吗?这样看来,赵宋的儒学教育相当失败, 儒家可是崇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 然而这样恢宏愿景完全不符合宋朝文人士大夫的期许。当然会有例外, 但例外永远是少数, 正因为这些例外是黑夜里的点点星光, 才被千秋万世传颂赞许。】 “赵恒搞臭了泰山, 赵构搞臭了‘高宗’这个庙号, 你的后人都是些什么玩意!”赵匡胤随手把茶盅朝赵匡义身上砸去,他就搞不懂了, 一百五十多年的王朝,怎么尽出些庸弱之君,不说出不了刘彻、李世民这种千古一帝,就是出一个汉宣帝这种也行啊! 结果呢,尽是些什么货色!
一定是赵二这个太宗的问题!从根子上就有问题,根子出了问题,哪里能结好果子呢? —— “士可杀,不可辱!”赵构见天幕中自己的模样被摸黑得体无完肤,气得拿剑朝天幕刺去,然而天幕肯定完好无损,赵构本人却累得半死不活。 天幕中的赵构形象完全没有精气神地坐在龙椅上,就像是纵|欲过度时代,眼圈青黑,羸弱可憎。 就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也比这四十岁左右的模样好看的得多。 更何况天音“辱|骂”他配不上“高宗”这个庙号,就连后世皇帝都不屑于用这个庙号,气得他站都站不稳。 “朕的身体什么时候这么差了!”赵构支撑着桌案,惊恐地说。 【宋朝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效忠国家的人,可惜这些人要么壮志未酬,含恨而终;要么因为君王一己私欲命丧黄泉。】 【宗泽,元佑六年赐同进士出身的文人,之后一直担任县令一职,年近六旬升为通判,后被贬。靖康年近,金军围攻汴京,宗泽临危受命抵御金军,弃文从武,临时学兵。那个时候,他已经六十六岁高龄了!更无奈的是,他没有兵,只能带着几十个老弱病残来到磁州,在这里招兵买马,构建防御工事,训练了十万精兵,最后成功击退金军。】 【尽管如此,他依旧多次击退金军,甚至在赵构等人的暗中阻挠下率军奋战,声震河朔。赵构躲到扬州后,宗泽坚守汴京,并发出二十多到文书,恳请赵构回京,坐镇汴京,力主收复失地——‘天下,是太|祖、太宗的天下,陛下当了皇帝,就应该兢兢业业,收复失地,传于万世,怎么能将天下拱手让给金人呢?陛下继位,不想着故地,反而讨好金人!’】 【然而赵构总是找各种理由拒绝,甚至暗中示意身边的臣子,让臣子当恶人‘拦住’皇帝。】 【当时的汴京在宗泽的治理下,已经恢复了一半生机。王善,河东盗贼,趁着乱世发展了七十万的兵马,一万辆战车,这样一块肥肉,谁都想得到。当然除了对北方没多大兴趣的赵构。但是宗泽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说动了王善,将七十万兵马诏安收拢,成了大宋编制的宋军。后来宗泽有招降了数十万的人马,所以汴京无论是在安保还是生机活力方面都无可挑剔。这个时候,距离靖康之乱不过两年!】 【宗泽建设方面是一把好手,又击退了兀术,在中原地区影响力极大,金人称呼其为‘宗爷爷’,可想而知当时的抗金局面一片大好。可惜得天时地利唯独不得人和,赵构这个胆小鬼根本不敢跟金人正面对抗,就躲在扬州不出来,靠着长江天险苟且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