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4章(1 / 1)

唯一的例外是四大皇商,他们有皇家给于的特事特办令牌。 只要拿着这牌子,县衙就得尽快给检查,不能耽搁给皇室提供贡品的时机,你担待的起吗? 商人们都羡慕四大皇商家族,可这四家都曾在南楚先祖打地盘时,提供金钱支持的功勋之后。 普通商人哪能捞到这样的好机会,想都不要想。 所以他们喜欢能拿钱办事的县衙,你收礼没关系,只要尽快帮我办事就成了。 而济阳县令就属于那种不好收买的固执人,穷得非常坚硬有原则,对百姓来说是好事,于商人而言,就是奸吝了。 文管事的消息渠道大部分来源商人,自然对济阳县令感官一般。 听完花满楼的解释,倒是多了几分敬佩,连忙道,“这本就是文家之事,哪能让花公子破费,这些钱文家肯定出。” 他随花满楼去拜见县令,姿态非常恭敬,完全看不出身为文家大管事的傲气,“大人,这大冷的天,幸苦大人组织这么多人干活,这是一点子心意。” 济阳县令眉头一皱。 文管事连忙解释,“是文家茶庄去年采的新茶,不值几个钱,自家喝着解渴罢了。” 这话就看济阳县令要怎么理解了。 文家茶庄分三等,最高一等是贡品,每年只提供皇家。第二等只比第一等差一点点,不卖,专送‘亲朋好友’。 自家采的茶是不花钱,但那品质相当于世面上的珍品,拿出去换钱,一块茶砖怎么也能卖出二百两银子。 他们财大气粗一送就是二十四块。 而第三等就是运去北地的普通茶叶了,因为运输麻烦,北边对茶叶需求旺盛,又极度缺乏,一块茶砖卖出一二百两也是常有的事。 如此看来,第二等和第三等就相差不大,不懂行的人会认为,就是送些普通茶叶。 但实际,质量千差万别! 济阳县令虽出身寒门,不懂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但他精明能干,知道这些商人的行商手段,因此只看他,不说话。 文管事道,“当然,我也是有事,想请县令帮忙,礼多人不怪嘛!” 济阳县令眼神逐渐锐利起来,“文家还用得上我这小小的县令帮忙,文管事别不是在说笑吧?” 文管事苦笑,“是这样的,今年雪下得格外早,贡品在云杜山出事,好不容易找回,可调集人手耽误了其他买卖,原定的商品迟迟无法从北运到南,耽搁交货,文家要赔很多钱,我也是实在没办法,才求到县令头上。” 县令不解,“我能帮你什么?” 他只一小小的济阳县令,管得了这从北到南的货运吗?太看得起了他了吧?

“是这样的,路上之所以耽误时间,是因为雪天路滑,马车不得不小心翼翼,速度太慢,如果有人及时清理道路上的积雪,行程就要快的多,不会耽误时间,”文管事道。 “扫雪?”县令惊讶。 “是,”文管事故作苦笑,“我也知道这大冷的天让人出门扫雪,实在辛苦,但这不是没办法嘛。大人且放心,文家不会亏待大家的,您看这样如何,工钱按市价的两倍算,另外提供午餐和晚餐,随时供应驱寒汤和热水。” “要扫多久?”县令双眼微微发亮,真能如此,百姓能过个富裕年了,买得起冬衣,用得上炭火,还能填饱肚子。 “到年底如何?”文管事心里的算盘打的啪啪响,济阳县这样的穷县,平日的工钱不过六十文,这还是按壮劳力算的。 就算组织五六百人,一天的工钱也不过六两多银子。 到年底还有一个半月,也就是说,不到三百两。 三百两多吗? 对一个普通农户而言,一辈子都攒不下这么多钱,可对文家来说,也不过是开一次席,请一次客的花销而已。 能用这个钱,卖个人情给济阳县令,绝对是惠而不费的好买卖。 济阳县令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毫不犹豫答应了,甚至想让县里每一户都能出一人,占上这大便宜。 一天120文,一个半月就有5400文,置办冬衣,购买炭火和粮食,简直绰绰有余。 他不知道文管事为何做出撒钱这种傻瓜行为,但有好处不帮治下百姓占上,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两人进行了友好磋商,文管事在县令那里寄存一千两,多退少补,也不管县令要招多少人干活,就算他把三岁小童都填上占名额也不管。 而县令则开始盘算,要怎么调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到每一户困难百姓。 两人都很满意,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至于文管事为什么这么做,从劫匪被挖出来,济阳县令脸色大变就知道,他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骁卫营!这这这”济阳县令连退数步,不敢置信的揉揉眼睛。 文管事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事情成了! 护送8 虽然这些人没有穿铠甲,也没有带旗帜,可那马蹄马鞍,是工部专门为骁卫营特质的,做不了假。 如果有假,就代表武器机密被泄露,京城工部被渗透,这比骁卫营打劫商队还严重! 南楚有三支大军,一支是贺兰将军的贺兰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南征北伐,为南楚立下赫赫功劳。有仗打时听从凋零,北齐,西凉,南越都曾留下他们辉煌战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