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明显的突然袭击的寒流,半夜而来打断了所有人的节奏。
李小寒想到田地里大量的还没有做好防冻措施的庄稼,便觉得心发慌,李贤东这个老农民的脸色,让她觉得颇为不妙。
春夏季的那一场旱灾,虽然他们已经提前努力做好了各种防旱措施,也向朝廷申请减免了赋税,通过与江南的贸易缓解了粮食的危机。
但是,民间的存粮,还是受到一定影响的,大多数人都是勒紧了裤腰带,等着明年开春。如今,又来一场冻害,影响多大还没有人知道。
心慌意乱中,李小寒又发散开去,一般寒流来袭,那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从北往南,比他们这里更北的地方怎么样了?
不敢想。
还有那不能说出口的,皇帝到底在什么时候瓜掉。李小寒只知道在这个冬天,但具体什么日子,那是真的想不起来了。
外有天时带来的影响以及外来民族的威胁,内有统治者的更替带来的权力阶层动荡。
天灾人祸,原来真的是并列而行。
李小寒只觉得脑袋里面乱糟糟,翻来覆去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有解决方案的。
又过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旁边的房门被推开,李小寒听出王氏和李贤东的小心翼翼的脚步声,然后一个走进了厨房,另一个走进了工具房,最后又在厨房汇合,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敲敲打打修缮锄头等工具铁器的声音。
李小寒翻身穿上了棉衣,打开了房门。门外天还是黑的,但比起先前,已经有了些微明亮之感。
李小寒给王氏搭把手,吃完早饭,王氏背起沉睡中的李小霜,一家四口出了门——何大娘刚好回家去了,说是妯娌的儿子正在相看,让她回去帮忙掌眼。
出了门,往村外的田地里走去,又遇到了一起往外走的村里人。大家此刻也没有了说话的心情,一路沉默的来到了田地上。
地里的小麦幼苗此刻看起来仍然青翠碧绿,除了有些焉之外,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两样。但即使是李小寒这个外行也知道,只不过是冻害的后果还没有来得及立刻显现。
“族长。族长……”
忽地人群中渐渐想起了喊族长的声音。
“离水源远的地方马上覆盖土,离水源近的地方做好准备,我去找里长放水冻苗。”前方中传来族长的声音,隐约看见族长穿着棉衣往村里走回来,族长竟然已经巡查过一遍了。
“爹,怎么做?”
“咱家的麦地离水源远,等不及来水了。怎么得尽快用干土把小麦苗覆盖住,只露出三分之一即可。”李贤东看一眼周边,“去番椒地里挖土。”
这个土也不是随便挖的,要干净的没有庄稼苗的地里的土。
果然,隐约中李小寒已经听见有声音喊“去挖棉地。”“去挖番椒地。”
到了番椒地,王氏把背上的李小霜放下来,用棉被包裹着放在一个大簸箕里,这个时候,也顾不上多精细了。
安置好李小霜,王氏便抡起锄头跟着李贤东和李小寒忙活起来。
如今是与天争时,能动的都要动起来。
第133章
机械的锄土、松土, 满身疲累,李小寒觉得自己只剩下本能在干活。
约莫快到中午的时候,隐约听见前方有人大声欢呼, “水来了。水来了。”
只是太远了, 李家三人顺着声音看过去, 看不见前方水渠有没有水。
看了一会,李贤东继续低头干活, 闷声说道,“咱们家地偏,没有这么快到我们。娃她娘,你先带小霜回去做饭,带饭过来给咱们就行了。”王氏转头看了两眼,“不如我继续干, 小寒带小霜回去吧。”
“我不行, 我带不了小霜, 娘你先回去。”李小寒拒绝道。
李小霜如今一岁了, 先是在簸箕里睡醒,然后又被困在箩筐里, 很是不耐烦, 哭了几回, 王氏也哄了几回。
李小寒宁愿干活, 也不愿意带这个娃。
许是看到李小寒的表情实在不像是谦让, 王氏只能背起李小霜尽快回家做饭——偏偏何大娘连休三天假, 说是难的回家一趟, 趁机把事情都干完了。要不然, 也能多一个人手帮忙。
王氏心中懊恼,动作却丝毫不慢, 很快田地里又只剩下李贤东和李小寒二人。
“小寒,你如果累了,就先歇一歇。”李贤东说道,自己却不准备歇的。
按照经验,只会一天比一天冷,早一天给麦苗覆盖上干土,麦苗受到的冻伤便更少一些,来年的收成便大不同了。
“没事,爹,继续干吧。”
李小寒虽然对传统农业种植小麦防寒防冻不是很了解,但是植物的原理是一样的,在寒潮到来的时候,越早做好保暖措施,植物受到的损失便越小,有时候,错过了那一个时机,后面再努力也救不回来了。
两父女又埋头干了起来。
“小寒。”
“族长,你怎么来了?”李小寒听见声音抬起头,才发现族长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自己面前。
看见两人埋头干活一身狼狈的样子,李族长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按照李小寒对族中的贡献,头一批能用上水冻上苗的便应该有他们家。但是,李贤东家的田地位置实在不算好,离水源远。
灾荒的时候,无论是旱灾还是冻灾还是虫灾,最先保的田地,永远是最好的田地,才能最大程度的保住尽可能多的收成。
心中叹息一声,李族长问出一句,“一直跟着你的那个老钟叔呢?”
“去府城传消息了。”李小寒不解回答,找老钟叔什么事?
说曹操,曹操便到,远远的看着一行人马从远方飞奔而来,然后在李小寒身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