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川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种姓制度的一切都讲述出来。
说完,岳川心中感慨:
天竺是一个奇葩的地方,也只有这种奇葩的土壤,才能孕育奇葩的种姓制度。
原本,古天竺人占据了天竺大陆上最肥沃、最富饶的土地。
可是外来的征服者打败了他们,将他们驱赶到相对贫瘠的南方。
然后,又来了新的征服者,打败了旧的征服者。
旧征服者退出肥沃的土地,向南迁徙,最早的古天竺人不得不继续南迁,前往更贫瘠的土地。
如是再三,古天竺人被连续驱逐了不知多少次。
到最后,古天竺大陆上的原住民被驱赶到了最南端的山地、荒漠等地区。
占据这片大陆的,是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
唯独不是古天竺人。
古天竺人也从没想过“驱逐鞑虏、恢复天竺”。
原因之一:天竺从来只是一个地域概念,而非民族概念,或者文化概念,没有任何集体认同,古天竺根本就是一盘散沙。
原因之二:古天竺人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人,征服者也不把他们当成人,种姓制度这个外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东西,在印度得到了各阶层的一致认同和拥护。
婆罗门、刹帝利等上层阶级认可种姓制度,这很好理解,既得利益者嘛。BīQυGEQ.net
但是,首陀罗、吠舍甚至种姓制度之外的不可接触者也认可这个制度,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上辈子的时候,岳川很疑惑。
他们不应该反抗吗?
不应该奴隶起义嘛?
但是现在,岳川突然想通了。
奴隶起义又如何,不过是换一批人重新上台,选出一批新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最底层流干了血、拼光了命,却享受不到任何实惠。
上位者只是用虚假的承诺和真实的谎言欺骗他们罢了。
改变阶级,就像老板画的饼。
又大又圆,又香又甜,但那是看的,不是吃的。
能改变阶级的,只有老板一个人。
当全社会所有人都赚钱了,那么对一小撮人而言,就是亏损的。
当全社会所有人都赔钱了,那么对一小撮人而言,就是血赚的。
奋斗是不可能改变阶层的,努力是不可能致富的,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国家都一样。
所有阶层都是上位者收割的韭菜,中间阶层永远都是财富的搬运工,只是帮上位者短暂保管财富。
这个“短暂”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三五十年。
总之,上位者会利用一切方法将中间阶层的财富收割走。
有可能是温柔的住房、医疗、求学、婚姻……
也有可能是粗暴的强征、强拆、罚款、摊派……
所以,古天竺人大彻大悟,干脆躺平。
既然一切都是虚的,何必要折腾呢?
既然上位者要敲骨吸髓,喝血吃肉,那就给它们。
只要阶层固化,永不流动,那么,自己迟早有一世能投胎到刹帝利,甚至婆罗门。
如果阶层一直在变化,那么自己有可能一直在最底层反反复复,永无止境。
所以,印度最底层贱民比任何人都拥护种姓制度。
因为这个制度真的能维护他们的利益。
种姓制度对活人是公平的。
因为所有人都拥护种姓制度,不反抗,上位者就不不需要用军队、监狱高压统治。
就能达到“轻徭薄赋”的效果,对底层的压榨和搜刮相对较轻。
因为所有人都拥护种姓制度,不反抗,就没有三百年一次的大破坏、大毁灭。
那些隐藏在民间的强盗、恶霸、贼匪就不能以“奴隶起义”的名义烧杀抢掠。
最底层贱民虽然贫苦,却依旧能日复一日积攒,死的时候能给子孙留下一些财富。
而且,种姓制度下,最底层贱民再卑贱也有一间茅草屋,地主豪强不能借“奴隶起义”侵吞他们的立足之地。
古天竺的贱民可以一直是贱民,子子孙孙都是贱民。
可至少,他们有子孙,有后代。
但是古天竺之外的贱民,全都死在一次又一次“奴隶起义”中。
断子绝孙,甚至灭族绝嗣。
能够留下子孙的,都是曾经的富贵人家。
可是再富贵的人家,最终也都没落成贱民,然后被下一次“奴隶起义”吞噬。
种姓制度对死人更加公平。
因为无论生前是什么阶层,死后都能重新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