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52章(2 / 2)

列夫还记得,以前一个邻居,不小心购买了一块来自德国的面包,就被找上门,抓进去关了半年。

最后还是他妻子借了一大笔钱,才把人赎出来。

稽查司一度成为俄国民众闻之色变的执法部门,所有人畏惧如虎。

直到十年前,随着农奴制改革一起进行的,还有工业和商贸改革,俄国不再禁止销售别国货物,稽查司的权柄才渐渐削弱。

但这不代表他们就不厉害了,一旦咬到钩子,那绝对掘地三尺,不死不休的程度。

谁让这些人以前吃的太好,商业贸易放开后,他们的收入直线下滑,逮住一个当然要敲骨吸髓,就是蚊子肉也要榨干。

苏叶把这件事定义为买卖禁品,一个很大的原因,稽查司不仅能干,还是卡列宁能掌握的部门。

只要他一句话,不到半天,这种烟草就会被列为禁品,紧接着就是对生产地,买卖渠道等一网打尽。

而第一个原因嘛,自然是这件事可能涉及别国间谍,一旦上升到外交事件,事情就复杂了,到时想抓人,就要顾及重重。

俄国有别国间谍,这事政府不知道吗?

知道的,有些甚至是公开的间谍,但政治和军事最大的不同在于,明知道是错的,有时还不得不妥协。

就比如奥匈帝国驻俄大使克洛伊凡侯爵就是公开的反俄积极分子,曾两次组织刺杀俄皇行动,三次捣乱俄国的军事行动,却仍然好好待在大使馆,什么事都没有。

甚至每年的大型庆典活动,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而奥匈帝国的成立,原本就是为抵抗俄国的军事同盟,可以说,它天然带着敌俄属性。

可政治上,不能说我知道你是我的敌人,于是一刀切,直接砍瓜切菜一般打过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