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5章(2 / 2)

温体仁点点头表示认可。

天子所设内务府,外朝多数的朝臣是高兴的,是激动的,毕竟内廷太监的权柄,被天子彻底限制住,那他们就能好好的做事。

可是对温体仁、周延儒这等工于心计的政客,却看出这件事的背后,却代表着天子想倚靠内务府文官,去制衡外朝有司文官。

如果一些事情的决断,在外朝引起强烈反对,那天子就能退而求其次,用自己所擢升的内务府文官,将这些遭受反对的决断落实下来。

毕竟内务府的文官,那可不是过去的内廷太监,真要是到了地方的话,就会彻底失去控制。

温体仁感慨道:“现在本辅才算看明白,当初陛下为何要特设赈灾和廉政两处公署,哪怕是遭受很多反对声音,却依旧乾纲独断的落实下来。

时下再想想啊,那就是为今日做准备啊。

内务府所设一应职官,和外廷职官无涉,大批的内务府职官,就算没有功名,靠着所言的捐官一道,就能身居要职。

想想在北方诸省治下,所筹设的各处赈灾行署,聚集了多少读书人,这其中只要是尊奉陛下决断的,只怕前程和仕途都不会差啊。”

捐官,这是崇祯皇帝为自己所缔造的内务府文官群体,所完成弯道超车,迈进大明官场的一项政策。

凡是在地方有所成就者,内帑会调拨相应的银子,帮着捐相应的职官,以叫这批有能力的官员,得到相应的品级和职权。

“陛下高瞻远瞩啊。”

周延儒双眼微眯道:“凭借过去所定决断,算是在外廷之外,又聚拢起一批忠诚于天子的臣子。

真要是这样说起来,与其让陛下收控内廷太监的职权,让这批被朝野间说成‘幸臣’的内务府文官,代替掌握宫廷事务。

倒不如还像过去那样的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