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殿外候着的内务府诸臣,由钱肃乐带队,超过数十众大臣和官员,搬着一摞摞的案牍,就快步朝乾清宫正殿走来。
殿内挤满了人。
“陛下这究竟是想干什么啊?”
“不知道啊。”
“怎么都是内务府的人,不见内廷的人?”
“不清楚啊。”
“这些案牍都是什么?”
“看来陛下这是想推行新政了啊。”
钱肃乐、黄道周、张肯堂等一众内务府大臣和官员,在搬着一摞摞案牍走进殿,这让殿内出现一些议论声。
徐光启、温体仁、毕自严、周延儒、黄立极、刘鸿训、王洽这帮内阁大臣,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案牍,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有激动。
有凝重。
有沉默。
大明的文官群体,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尽管说在一些事情上,他们所站的角度是出奇的一致。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大明文官群体,就是一样的,对待治国的想法和理念,是有着较大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