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女性小说>旅明> 第435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5章(1 / 2)

真正跳上舞台的,是土豆,番薯和玉米。

大航海时代是东西方开始密切交流的时代,很多植物种子都是这个年代传播开的。这其中土豆,番薯和玉米基本上都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间段传入大明的。

异军突起的三种美洲作物,是真正的“统治者福音”,“皇朝稳定大杀器”,“小冰河时代最能抵抗气候异常的农作物”。

可惜,崇祯兄就迟了一步,一步……泪奔,中国的演员都集体补过钙了。

作为通晓历史的穿越众,自然不会放过这三种大杀器。所以在已有的超过15万亩的轮耕熟田中,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这三种作物。

在后世,经过改良的马铃薯亩产可以达到3000——7000斤。是的,这不是放卫星,有些地方亩产万斤也不稀奇。

而穿越众这边由于各方面条件跟不上,所以马铃薯的亩产通常在1500——1800斤左右。当然,就现有条件来说,这个产量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不能奢求更多。

红薯的亩产和马铃薯差不多。这两种作物不但能现吃,还能给食品厂提供原料淀粉,用来制作各种易储存的食品。

至于说玉米……在后世,台湾的玉米产业走上了另一条路: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一种超甜玉米。皮薄、汁多、可以直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汁液满溢,就像水果一样。

穿越众自然不会种这么小资的东西——适合大田种植的普通玉米才是他们的菜。

另外,除了大田玉米外,在水土适宜的金门岛,粮食公司也安排开垦了高粱和玉米田——后世的金门高粱酒赫赫有名,喝完头不痛,是很不错的台湾特产。

……

以上三种作物,就是穿越众从明国大批移民的底气所在。这些高产速生的农作物,再加上从杭州和南亚收购的稻米,一波波抵挡住了吹气球般膨胀起来的人口。

偏居一隅的大金龙帝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根源就在这一望无际的农田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