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总兵想想后回道:“末将这趟来带了四百正兵,我欲在本地招募六百辅兵,还要买够两千匹马。”
说到这里,曹总兵伸出了三根手指:“也罢,我就吃些亏,拢共按两营兵算,支银三千两,一次结清,其余我自掏官囊便是。”
张冬东提出的这个标准很简单:所有人和马加起来只算一千兵额,那么人均月薪三两银子的话,就是三千两。
……
关于明代的兵员粮饷,具体到每个皇帝都有不同变化,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明朝中后期由于军户大量逃亡,素质急剧下降,所以朝廷开始将野战军改为募兵制。
募兵制下的士兵,招募时要发安家银子,驻扎时要发“月粮”,也就是基本工资,而到了行军作战时,还要加发“行粮”,也就是战斗津贴。
今天曹川和天津官员讨要的,则是两营兵一个月的月饷:每兵三两。
三两银子在理论上说,就是标准的崇祯朝士兵野战月薪。
崇祯朝的月饷是跟着天启朝走的。这个时间段,驻扎在前线的关宁铁骑,不算军马耗费,士兵每月工资折合下来是二两银子。
至于那些千里迢迢从云贵,从陕甘赶来的勤王军,每月军饷标准是三两银子。
当然了,以上这些数字,那只是朝廷公开的标准。至于说士兵到底能拿到多少,这个很难说,要因地而异。
像关宁军基本就能拿到足额,至于其他后方地区……明末财政危机,实际上的军饷是极低的。明代欠饷从万历二十七年就开始,根本没法统计。
这也是明军为何没能剿灭李自成和后金的原因之一:败亡首先从财政开始。
而曹总兵这一次要的工资数额,就是比照着勤王军的正常标准来张口的,理论上没问题,貌似还吃亏了:真要有两千匹马的话,耗费可比兵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