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廊坊,所有人先松了口气:天津方面派出的两个骑兵连,正在这里接应。
骑兵连带有足够的替换马匹。这时候也不可能在廊坊留宿,所有人只好咬牙赶路。
就在这个混乱的夜晚,大地上有许许多多人家彻夜无眠。更有某势力麾下的城市,沿着电报的蔓延,陆续开始了躁动。
漫长的一夜,终将过去。当赶路的人望见天边鱼肚白时,华夏大地上,也同时孕育出两个刚刚分娩的新生政权。
一六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晨时,大顺皇帝李自成,穿着连夜赶制出来的龙袍,缓缓坐在了皇极殿内的龙椅上,开始接受百官朝贺。
同一时间,位于上海港的行在,礼官对着麦克风,念出了曹川称帝的第一道诏书。
行在内,大燕皇帝曹川一身龙袍,端坐于上。行在门前至港区大道长长的水泥路面,跪满了密密麻麻的官绅、士民乃至军人。
与此同时,所有曹氏控制区内的城市,无论北方寒冷的东江诸岛,还是极具工业风的广州新区,抑或是南洋热风下的立锥堡,各地政府连夜组织起来的万民叩拜活动,在这一刻统一开始。
曹川登基当天,共发了三道诏书。
第一道登基诏书,先是将崇祯自尽一事公告天下。其后诏书言明,尽管崇祯被救,但自他上吊那一刻起,大明国祚就此断绝。
而国不可一日无君。值此神州板荡之际,有燕人曹川上承天命,下孚万民众望,在臣民拥护下,得以自立为帝。
诏书明示,曹川称帝后,立国号为“大燕”,改元“天华”。定始皇历(大燕历)为国家公历,划江北特区为首都。以五等爵分封群臣。
诏书明示,大燕国政体为君主立宪制。首任宰相为保守党党魁、天下兵马大元帅夏先泽。
诏书上还明示了大燕国旗、国徽、国歌等一系列早已准备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