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高澄后,杜弼立即回御史台写下奏疏,向天子弹劾冀州刺史尉景。
而尉景打猎致使三百人死亡,以及平时作为,也得以被洛阳民众知晓,一时间全城无不愤慨,对尉景的怒骂遍及洛阳街头巷尾。
即使尉景身为高欢姐夫,有养育之恩,但是洛阳高氏勋贵都知道此事是高澄在背后出力,都在为高澄摇旗呐喊。
一个是姐夫,一个是嫡长子,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边,而跟随高欢建义得享高位的人,又哪有谁是真正的傻子。
而高澄在此之前,也特意拜会了自己舅父,领军将军娄昭。
娄昭为人正直,气度宽宏,对尉景的行为同样义愤填膺,见外甥还特意请示自己,他自然表示对高澄的支持,但也提醒高澄,以高欢重情的性子只怕最后还是会饶了尉景。
高澄心里有数,这才有了与杜弼的一番言语。
弄不死尉景这个仇人,也要让他丢了官职,没有机会再在地方残害百姓。
即使高欢要将尉景起用,除了晋阳和洛阳,他哪也别想去。
还真不信了,只是要把罪行累累的尉景免官,高欢还真不认自己这个儿子了不成。
因此在高澄的幕后操纵以及全城舆论的支持下,元善见下诏尉景一案交由高澄主审。
高澄得到诏书,将洛阳事务安排好。
因王思政调任京畿军,以高季式暂时代领亲信都,随他往河北抓捕尉景。
抓捕尉景只能由高澄亲自动手,哪怕是段韶也不能代劳。
旁人出镇地方,都要家眷在晋阳为质,但高家亲戚自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