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庄稼,沧州依靠自身没有二十年不能恢复元气,丢了七八成人口的关中又能好到哪去。
因沧州地多人少,官府为了防止田亩荒芜,也会在均田制外,额外开放一些公田供人租赁。
这些田亩无需他们重新开垦,这要归功于高澄曾领十余万鲜卑妇孺在此谋生。
得了这些便利,单是种地,沧州民众就能足衣足食,真正愿意再往盐场谋生之人,确实少之又少。
第二百零三章 州兵煮盐
张德兴并没有一遇到事情,就将问题抛给高澄,由他来解决。
在当地招不到人的情况下,他计划等盐兵到位,就将他们投入到盐场生产当中,没理由让这群熟练工人真的只是守卫盐场干看着。
参与生产的同时照样可以护卫盐场,以往在盐贩手下他们也是这样干的。
但这件事必须征得高澄同意,张德兴立即请沧州刺史着人快马把这一想法告知高澄。
高澄得知后并未予以同意,站在张德兴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解决用工荒的好方法。
但这是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对盐兵的期望。
看护盐场只是顺带,削弱盐贩是次要因素,造就第二支汉人强军,才是高澄组建盐兵的主要原因。
没经历过战场的考验,不敢称强军,但平日里艰苦的训练却是根基,哪有多余的时间让他们投身生产。
在张德兴看来,解决用工荒是个难题,而对于高澄来说,却只是举手之劳。
盐兵不能动,州郡兵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