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女性小说>横刀十六国> 横刀十六国 第38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横刀十六国 第380节(2 / 2)

桓温北伐失败,但内外兵权还是掌握在他手中。

一军出濡须,一军出广陵,建康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

司马昱长叹一声,“依安石之见,如今该当如何?”

谢安徐徐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相生,斗而不破,方可国泰民安,大司马虽然兵败,然江东根基仍在,庚戌土断利国利民,依在下之计,当安抚大司马。”

江东没有翻脸的本钱,也经不起一场内乱,无论谁掀桌子,便宜的都是梁国。

桓温虽然大权在握,却并没有跋扈之举。

为了争取江东士族的支持,一向礼敬有加。

王彪之点头,“不错,桓温北伐失败,反而利于朝廷,声威大跌,只要不逼迫他,便不会行僭越之事,以后再徐徐图之。”

只要江东士族不点头,桓温不可能走司马懿的老路。

强行上位,名不正言不顺,王敦、苏峻殷鉴不远。

不到最后,桓温不会迈出这一步。

从另一面看,桓温北伐失败,反而给了建康朝廷喘息之机,如果北伐成功,只怕皇位上坐着的将不是司马家的人。

江东形势,其实都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桓温也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屡次顺江而下,威胁建康。

“那么……只能委屈……袁真了,升袁质为散骑常侍,左民尚书。”司马昱面无表情。政治的本质其实就是互相妥协,总要有人牺牲。只要牺牲的不是自己就可以了。

衣冠南渡之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并称四大姓。

但袁氏一直紧随桓温,袁真、袁宏皆唯桓温马首是瞻,只有一个袁质担任东阳太守。

司马昱提升袁质,算是给了袁家一些补偿和一个交代。

牺牲袁真对江东影响并不大,本来就是桓温旧部,削弱的是桓温,如此一来算是皆大欢喜。

唯一不欢喜的便是袁真。

拿到朝廷诏令后,袁真目瞪口呆,这一战他自问没有做错任何事,如果不是他守住濡须,现在哪还有江东?

为江东征战半生,却落得如此下场,袁真满嘴苦涩。

最让他心寒的是桓温,既是他的上司,也是他多年故友,有通家之好,桓玄生母还是袁真进献的侍婢,而桓温下起手来丝毫不留情面。

“朝廷与桓温这是拿我父子堵天下人悠悠之口!”袁真子袁瑾怒道。

身后部将朱辅、朱斌亦怒目而视:“近日桓温调走不少兄弟,将军若是再不反抗,只怕兄弟们心都散了!”

袁真今年刚刚六十,对权势早已不作指望,但北伐失败的罪责加在他身上,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慌甚?待吾上书朝廷,陈述真相!”

这话说出口,连袁真自己都没多少底气。

半月之前,刚刚升为镇西将军,半月之后,忽然降罪,说明桓温已经跟朝廷达成一致。

袁真活了这么大岁数,岂能不知庙堂上的龌龊事?

“真相?真相便是朝廷不敢得罪桓温,拿我等顶罪,父亲万不可糊涂!”

袁真一把岁数活够了,但袁谨正年富力强。

“放肆!”袁真拍案而起。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父亲若是认罪,儿愿自刎于前,以免为千夫所指!”袁谨拔刀在手。

明晃晃的刀子在堂中晃动,气氛立即诡异起来。

袁真斜了一眼部将,却大多站在袁谨身后。

眼看父子之间骑虎难下,朱辅拱手道:“方今天下,大梁已成一统天下之势,梁帝英雄盖世,广纳四海雄杰,江东半壁非其敌手,必不能长久,将军名震江淮,非不欲为国家尽忠,乃朝廷逼迫,无立锥之地,不如擒桓温据濡须献大梁!”

此言一出,诸将目光灼灼的望着袁真,显然是已经谋划好的。

袁真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都无法改变现状。

连他的亲儿子都把刀拔出来了……

“尔等……”袁真无力的坐回软榻。

如果部曲被桓温夺走,他便再无翻身的机会。

北伐失败,梁国饮马长江,江东还在尔虞我诈内斗不断,岂是梁国对手?梁军这次退走了,下一次呢?

梁国实力,不断暴涨,国内政通人和,如今力压江东,成为上国,正统已经拿到手,再无可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