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悦文中文网>女性小说>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899章 荒年惨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9章 荒年惨况(1 / 2)

熊廷弼之所以建议王文龙在宁远赈灾,是因为这里是山海关,沟通整个辽东的要地,这里的商人吃的都是卖入城市的粮食。若是城中缺粮,商人就不会从山海关出关了。

缺少了商人,如祖天定家中种出来的蓝草就没地方卖,会使得很多地主断了财路。

地主的财路一断,下一季的粮食种植也就没人组织。

王文龙第一批运来的粮食有一万两千石,是辽东接收到的最大一笔私人援助,着实救了本地之急。

流民每天只需要十两米就能够吊命,一万两千石粮食,可以让宁远附近接近十万流民吃上一个月。后续还能送到的八千石粮食,足以让宁远城挺过灾荒。

但地方上的情况却远没有这么好。

不是所有辽东人都有机会跑到宁远这样的大城市来讨饭的。

各地的都护卫所都在爆出惨剧。

广宁卫镇夷堡,卫所兵张天福家,一对夫妻两个儿子,一家人原本为本地旗官耕种土地二十亩,遇到天灾而颗粒无收,本地旗官免了他今年钱粮,但又遇上鞑靼入寇,辽东新派增饷加到了张家头上,张家根本交不上粮食,卫所里要求张天福不出粮食就去服徭役,将粮食押送往定辽。

张天福连出徭役自带的口粮都凑不齐,张天福想到死在半路上,朝廷会有些抚恤,思来想去,他一粒粮食也没带便参与运粮。

路上张天福先是靠同去的卫所兵接济了几顿饭,接着便是靠乞讨,最终在辽河畔饿的不行了,想着为家里妻儿挣一份抚恤,终究是没有敢劫粮。张天福求押运的官长给他写了个运粮途中病故的文书,便在辽河畔自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